管理员
看我们曾经的脸,青春,当然还有痘 ...
- 威望
- 80

|
杨朝福正在备课 9月,金黄的稻谷在吴场镇白龙山的梯田里随风摇曳,吐露着丰收的喜悦。位于大山顶上的白龙村小的孩子们也迎来了新的一学期。
白龙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就算赶个场,来回得也走上3、4个小时。条件的艰苦,让许多老师望而却步。杨朝福却在白龙小学一扎就是27年。从1982年在学校代课开始,他经历中途进修,返校任教,直到今天成为学校的“全能教师”。 由于生源很少,白龙村小采用的是隔年招生的制度。也就是说今年招一三五年级,来年招二四六年级。学校只有两名教师,面对着3个年级、6门不同学科的教学问题,杨朝福在短短一天之内,常常从语文、数学教到美术、科学。无论教室里坐着6名孩子还是16名学生,杨朝福总是认真备课,用心教学。 如果说教育教学工作练就了杨朝福的“教学全才”,那么在学校建设特别是学校用水方面,他则成了不则会不扣的“管家公”。白龙小学海拔较高,周围没有水井。吃水难向来是全体师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在杨朝福的多方奔走下,学校有了一口7米深的水井,吃水问题得到了缓解。考虑到学生离学校非常远,为方便学生,2000年学校改为全日制教学。杨朝福在高兴之余又多了几分忧虑。全校师生的中午的做饭用水,单靠7米深的水井,无疑是杯水车薪。作为学校里的年轻教师,杨朝福自然就担当了“挑夫”的角色。
从01年到04年,杨朝福每天要挑6担水。花在挑水的时间上超过130个小时,挑水总量将近1600担。由于夏天比较热,买菜容易腐烂,杨朝福还自己出钱买了一个冰箱,让学生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2004年,学校终于打了一口深井,修起了水塔,解决了用水难题。杨朝福说,现在他就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育上面。最高兴的是学校又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学的还是英语专业,杨朝福打算让把英语课正式列入课程表,让孩子们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完)(徐波 贾琴琴)
来源:新华网中国西部瓷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