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5 1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镇的困惑
靠筑木围城可以抗击张献忠的屠杀,却挡不住木城青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改革开放打开了木城青年的视野,一批又一批木城青年从青衣江畔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一批又一批孩子告别木城的穿斗结构的学校到夹江县城钢筋水泥的学校就读,木城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据木城镇汪书记和吴、代副镇长介绍,今天的木城人口18500多人,其中城镇居民2000多人。农村和城镇劳动力近40%的外出务工。每年迁移户口的住户不少,近20年来城镇人口锐减20%,当城市越来越闹热的时候,我们古镇却变得越来越冷清。这里曾经是省文化厅命名的唢呐之乡,有赛龙舟和奏唢呐的传统,而今这些传统正在被人遗忘。如何保存和发扬古镇的文化传统是古镇目前的困惑。古镇迎宾饭店的代胜尧告诉笔者,他家里兄弟姊妹的三个小孩都到夹江县城去读书了,菜市口饭店的熊维光说在菜市做生意的每家人户几乎都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和在县城读书的小孩。
而今古镇上那些古老的穿斗房正在被样式呆板的水泥建筑一天一天的吞噬着,一排一排清代雕花木屋的命运怎样也许是古镇棘手的问题。
漫步在木城后街的石板路上,您会感悟到这是一个老年人的世界。平时,十有六、七的家庭关门闭户,在开门的住户门前通常只有一两个老人依门而坐,或聊天晒太阳,或闭目养神,只有在礼拜或者傍晚才能看见小孩身影。在一个露天棋牌活动所,笔者看见了玩纸牌的长者,他们绝大部份是70高龄以上,鲜有年轻人。后街的清代木建筑谈不上有特别的建筑价值,但即便是木城这样的木结构建筑,四川的城镇已经鲜见,况且木城的上街、下街木屋都基本保存完好,木城木结构的房子尚存70%左右。木城的木屋没有阆中古镇的高大和精美,但决不小于黄龙古镇的规模,只是它没有黄龙的人气与名气。是保存这些古老的建筑还是再造一个全新的城镇是目前摆在古镇面前的另一个困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