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猪儿宰起,红灯笼挂起,红春联贴起,夹江村民红红火火过春节。春节期间,记者在夹江县乡下,切实感受了兔年浓浓的过年氛围。
现场一:团聚
洋溢浓浓亲情
地点:顺河乡山河村
除夕前夜,村民童明刚家里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其在广西打工的表哥、在浙江做生意的表妹,在太原打工的表弟等几家亲戚、近邻,欢聚在一起。明刚爸专门把自家喂的肥猪养的肥鸡宰杀了,款待亲友。地坝里,齐齐地摆起了五张大圆桌,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
举杯,话乡情,叙友情,谈打算,大家欢聚在一起,畅谈各自的工作、生活,感受浓浓亲情。
记者看到,当日,附近村民李奇一家,也是宾客盈门。
听村民介绍,亲朋好友间的团聚,已在年前逐步铺开。
地点:南安乡南坝村
除夕下午,村民邓治军吃过团年饭后到照例到田坝转悠,看到村民邓三娃开着手扶拖拉机,正一家家地送焰火。
“等会儿给我家也送一些去。”邓治军对邓三娃说。
“要得!”三娃应道。
晚饭后,邓治军打了电话催促,邓三娃才急冲冲地把焰火送过来。
“实在对不起,硬是没搞得赢。”车刚到地坝,三娃就一个劲地道歉。
南坝村附近是一个国家工业基地,基地的家属区就在南坝村的土地上。往年过年,家属区的焰火红遍了半边天,高档的礼炮冲天而起,而周围的南坝村民家中燃放的只是一挂挂小鞭炮,焰火鞭炮声音的高低、火光的大小显示着城乡差别的存在。
兔年的春节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从傍晚开始,不时响起的鞭炮便此起彼伏。到了晚上,鞭炮和焰火便轮番上演,午夜时分,央视的春晚还没有结束,从11点50分开始,家属区和南坝村无数个家庭不约而同地燃放起了焰火,点燃了鞭炮。顿时,辟辟啪啪、轰轰隆隆的鞭炮响彻云霄,冲天而起的焰火把漆黑的夜空装点得绚丽多彩,人们用缤纷的礼花迎接兔年的到来。
现场三:从吃面到吃饺子
内容变了 生活质量提高了
前些年,村民徐英秀一家,习惯于年初一吃汤圆,年初二吃长寿面。从去年开始,年初一照例吃汤圆,年初二改成了吃饺子。
“以前觉得菜是自家地里种的,根本用不着冰箱,现在用惯了冰箱,觉得真的方便多了。以前没冰箱,觉得吃面方便,只需买包甜心子就是,现在有了冰箱,想吃啥馅都行,再也不用愁鲜肉没吃完会变味了。”徐英秀乐哈哈地对记得者说,饺子是年前自己包的,自己拌的馅,吃起来可口多了。
徐英秀的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老大老二是水泥工和砖工,一天可挣百把元,三儿子是水电工,一天可挣一百多元,儿子们都孝顺,不时会寄些钱回来。平时只有两个老人在家,过年了,儿子们孙儿孙女们都回来了,一大家子回家团年,好不热闹,徐英秀甭提有多高兴了。
现场四:拜年
走亲串友庆丰年
老家沿袭多年的拜年习俗,兔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
往年拜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步行串门走亲戚给长辈们拜年。今年春节拜年,骑摩托车、开轿车去拜年的很普遍,年货的内容也变得更低碳实用。
“送礼不如送钱”、“送礼不如送健康”、“送礼不如送实用”……一股“低碳”拜年风在夹江一些农村家庭逐渐盛行。拜年通常是送一个比往年厚实得多的红包,再加一些老人喜欢吃的点心。
转方式,调结构,这些年,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面貌大变样,农民腰包鼓了起来,生活也好了。玉兔迎春,我们相信夹江农村将迎来一个更加富足的年头。
来源:乐山新闻网 |
-
除夕焰火。地点:南安乡南坝村
-
夹江县农村新貌
-
腊肉香肠透出浓浓年味
-
吃团圆饭。地点:顺河乡山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