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夹江摄影   评委谈国展{转帖}------大家仔细看
返回列表
查看: 1866|回复: 11
收起左侧

[其他类] 评委谈国展{转帖}------大家仔细看

[复制链接]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发表于 2010-8-16 2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圣 于 2010-8-16 21:32 编辑

评委说国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0-08-13
关键词:
  国展评选,一方是全国广大的投稿作者,另一方就是肩负从海量照片中遴选佳作的诸家评委。通过对所有参评作品的浏览和评判,评委们对于这其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摄影现状,有些个性化的认识。应本报之邀,部分评委撰写了相关文章,畅谈了自己对于国展及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观感。这些文章,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国展评选的幕后,了解评委们对于国展参评作品的见解,同时也是一个摄影界新观点、新理念、新思维交流碰撞的机会。

见证博弈 感言沉浮

刘宽新

  结束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二阶段五天的评选,回到家中,我整整睡了一天,体验到什么叫“心累”。使我难以平静的,是见证了18万余张海量照片的博弈、目击沉浮的切肤感受。我是纪录类作品评委,国展组委会让评委谈谈评选体验,正好写此浅议。

拍照片是拍自己
  许多摄影人问我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我的回答是:“要想拍出好照片,首先要先修炼完善自己的内心”。看上去照相是用镜头对着别人,其实,按快门时都在不自觉地抒发自己的观念,显露自己的修养。摄影人的内心包括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文化积淀和有无责任感,包括由内心而主导发生的潜意识观察方式、价值取向、趣味选择、瞬间抓取和技术落实等具体行为。所谓“像由心生”,就是主观内心对客观事物截取的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目光犀利者看一张照片,能够参透作者内在。
  在“拉洋片”式第一轮海选中,每一张照片在眼前只有几秒钟,就在这短短的瞬间,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状态和审美功底。优秀佳作中,有大量令人感动的纪实作品,摄影者目光所及,囊括了近年来国内的大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实证。同时,也多方位再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发生的民情实况。这些优秀的作品是作者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显露出他们爱国爱民的情怀。但是实话实说,有相当数量的照片看后心里并不轻松。我们见到用一大锅的开水煮活驴的民俗照片,有极为血腥的宰牲场面,有所谓斗马、斗牛、斗鸡的大场面,有辛辛苦苦从千万胡萝卜中找到“象形人体隐私器官”的,有直接拍摄暴露在外三寸小脚的,有裸女站在一群刚出井矿工中间合影的……我不敢枉然批评这些我读不懂的照片,只是不能认同这类价值观。一个心底仁厚的人,不会传播血腥;一个深厚的人,不会对浅俗感兴趣。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和反思对拍摄对象(即便是动物)起码的尊重?创造基本健康的影像,传播对社会有益的信息,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对待摄影的基本态度呢?
  还有大量模仿跟风的照片。上届有打吊针获奖,这次就出现了几百张打吊针的照片,从人到动物,囊括了吊针操作的全部角色。仍见摆布导演的假劳作照片,那些扎堆撒网几百网却打不出一条鱼的渔民,不是为了鱼,而是赚摄影人的摆布钱。这些表面养眼的“把戏照片”之所以难以进入第二轮,是因为我们更赞赏真正深入生活,有独到发现的作品。评委在选择佳作的同时,一定在寻找某种端正的摄影态度,触摸作者为时代留像的心率脉搏,感受关注社会常态下民生的疾苦情怀,寻找记录国家民族磨难发奋和创建伟业的不凡目光。凡是成为优秀甚至是被推为至高荣誉的纪录类照片,无一不是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此次评选中,评委多次就评价标准进行深入讨论,无论是正式开会还是休息闲聊,话题都是责任、导向、摄影教育的必要性、镜头的正义正直、防止摄影的浮躁功利性,以及如何出人才、出作品。本次国展22位评委的共识如此集中,再一次说明,要想拍出好作品,先要充实完善自己,按快门或许是一时的,修炼厚德载物的心境则是一生的事。要想拍出好照片,先要聚焦审视自己的内心。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应用技术之我见
  短短几年,数码技术已成主流。我们从对数码的狂热惊喜中逐步清醒,从“数码过度症”顽疾回归到理性对待新技术。此次国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制作水准有了明显的提高,色彩过艳、怪诞的比例很低,大部分照片的制作优良甚至非常精致,以致评委拿到手里反复揣摩其工艺,爱不释手,这也反映出我国摄影人数码应用技术水准的提升和理念的逐步成熟。
  在运用软件修饰照片方面,纪录类作品绝大部分作者能够恰当使用软件,较好把握了“不得改变原始影像”的基本原则,又能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软件保证作品的影像质量。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不具备现场信息真实传递和不当修改的照片,根据新问题探讨了如何完善维护纪录类摄影真实性的科学规则。从9万多张纪录类照片中,只发现为数不多的违规照片,其比例之低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这是好事,说明作者对保证纪录类影像真实性的自律意识提高了,我们看到了多年来维护摄影真实性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本次国展在纪录类限制使用软件对原始影像进行修改的同时,在艺术类中则鼓励使用图像软件,提倡充分运用数码技术表达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才华。数码技术是摄影术中的最新生产力,在别人已经发明数码相机和强大的图像软件、数码大潮已成主流的时代,我们不能还处在争论软件能否应当使用的阶段,那是迂腐。唯一要做的,就是迎头赶上,使中国的数码应用水平不落后于世界。本次国展艺术类作品有不少佳作,运用数码技术相当娴熟,几乎不露痕迹,理念和手法结合恰当。当然,也有运用不当的,色彩把握欠精到、合成的四大透视关系有疏漏,某些照片的黑白场失控。我推断是作者的显示器不准,造成屏幕看上去好,但是冲洗出来的照片与显示器相差甚远的结果。数码技术有相对完整的技术链,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品质控制,环环紧扣,需要下工夫系统学习,积累数码操作的经验和功力。

青年作品不“年轻”
  本次国展青年组的作品是一大亮点,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最具有活力和创新性。原以为青年人可能因为年轻,影像功底不足而观念玄妙难测。过去许多青年获奖作品虽具活力,但普遍存在影像理解和摄影基本功不够的现象。此次国展青年组作品中,影像功底和摄影基本技术显著提高,有些具有很高专业水准,令人刮目相看。在关注青年人自己生活的影像中,既有对时尚生活的趣味表述,也有清醒审视青年成长的片段截取。
  更为可喜的,是青年人不仅关注本年龄段的生活,还把目光投向全社会,关注民生疾苦、关注国家大事件。这种关注有时显得特别冷静,显现出青年人少有的成熟。青年作者朱丹阳的《达措一家》是一幅表现玉树抗震救灾的作品,画面不是惨烈的场面,而是得到救助的老人的超然平静和背景中疾行的军人,对主体内心的刻画已经从灾害表象上升到中华民众无所畏惧的精神层面,表现出青年人难得的沉稳、厚重。不以画面猎奇,而以深厚表意,这种倾注力和责任感是中国摄影的未来、希望。
18万余幅照片的价值
  本次国展最终或成为优秀或得奖的照片不足千幅(组),只占投稿总量的很小一部分。我认为,落选的照片其实很有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于部分体现中国摄影的思维走向,有助于进行摄影理念分析、风景观和自然观研究,数码应用技术评价以及技术技法层面的比较分析,这对保护绝大多数没有入选作者的热情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具有积极意义。我相信,落选作者非常想了解为什么自己的作品落选,得奖作品凭什么得到评委的青睐。真诚和客观的分析,会得到大家的欢迎。假如从现在开始到下届国展的两年间,能够把国展作品送到各省基层轮流巡回展出;假如每一场展出有评委轮流现场点评作品得失;假如落选作者有肚量允许把自己的照片作为“反面教材”被解剖分析;假如获奖作者同意奉献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假如大家愿意拿出很少的“门票”资金支持全国巡展的成本支出(与购买器材、花钱外出创作和后期制作输出的花销相比,这是绝对上算的少量投入);假如大家能愿意一时放下相机,回归平静,用心反思摄影态度和总结提高摄影方式,那么这18万余张照片就是世界上投稿量最大的一次影展构成的巨型数据库,其代表性分析的价值不容小觑。到了下届国展,我们可以总结前面的经验,得到长足的进步,看到更多的好作品面世和优秀人才出现。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力气”与“不花力气”

  姚璐

  今年国展的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我荣幸地被邀请担当评委。18万余幅参评作品铺天盖地地摆在眼前,这个阵势是我第一次经历的。18万多中产生900余幅(组),中选比率之低也是我参与的评选中为数不多的。评出的佳作,导向意义自不待言,更多的落选照片其实也有其意义,那就是,不要再拍这些或花力气或不花力气的照片,至少不要再拿它们参加国展。
  说“花力气”,是不少业余摄影爱好者走南闯北不辞辛苦,劳心劳力却拍出一堆平淡无奇甚至编排好的场景照片,内容上热热闹闹,一切都那么“繁荣昌盛”、一切都那么“欢欢乐乐”。难道这就是摄影?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相对于这些落选照片,这次得奖的作品恰恰都是生活中一个个小场景的再现,真实感人,仿佛就在眼前、昨天。大家不要再费钱费力地跑到大山里去猎奇了,那不是你的生活,仅仅是一次活动。摄影者不妨把镜头就对准我们身边的父母妻儿、胡同邻里、街头巷尾,那是你生活的地方,产生情感的地方,拍出的作品肯定是有分量的。
  说“不花力气”,是指轻易就拍了一大堆有些粗制滥造的、直接记录照片,就认为是纪实摄影。其实这大错特错了,真正的纪实摄影人首先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们带有强烈的悲悯同情心观察这个世界,从人性的视角体验人本身,他们甘于寂寞、不畏风险,每个纪实摄影师后面都有一堆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通过他们的图片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和真实,直接泌入我们的心脾,敲击着我们的灵魂。试想他们的力气花在哪里?除了体力上的,更多的是心力上的,那才是真正的“花力气”。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摄影人有责任记录这样的生活

陈小波

  4月的一个下午,摄影师田鸣来到上海地铁2号线的人民公园站。此时的田鸣正在为世博画册《光荣与梦想》拍摄图片,他接到的任务是拍摄白领的生活状态。田鸣选择地铁来表现这个预定主题。
  2号线通往蓬勃发展的浦东新区,人民公园站是中转站,人很多,三个扶梯几乎站满了人。田鸣把当天拍的图片带回去整理,发现人的密度不够,细节不够。但他料定这里能出片子,于是决定再去。又一天的一大早,田鸣又到2号线,果然人流密度超过想象。乘扶梯从地面往下走的人潮水一样涌向他的镜头。田鸣不断在镜头中寻找,拍摄将近一个小时。
  这是21世纪初中国上海普通的一天,上班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早春时节,18个出现在画面上的人,大部分身着深色衣服,其中11个在看报纸,3个在打哈欠,其余几个则面色严肃,脑子似乎在想事。
  田鸣当过记者、大学老师、纪录片工作者,在摄影的道路上,他一直追求的境界是做“生活的记录者,思想的表达者”。1991年国展,田鸣拿出《陪读》——夏日,一个边打毛衣边打哈欠边陪孩子读书的母亲令人心疼,也令人感慨,年轻母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照片还被评为“真实记录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十大感人镜头之一”,而现在这张照片拍摄的也恰是田鸣自己身边的生活。2010年国展《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让我们再次想起田鸣这个名字。杰出的摄影者,有能力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同寻常的瞬间。从陪读到早班地铁,延续了田鸣的一贯观看:镜头对准普通人,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放进来。
  本次国展评选,一开始,评委把眼光都盯在三年来发生的大事件上,在地震、雪灾、国庆大典、神舟飞船等宏大叙事的照片纷纷亮相、尘埃落定之后,《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这张不显山不露水的照片浮出来了。它的题材不重大,画面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光影也不突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张照片会获得金质收藏作品。但到了最后,22个评委,无论是平日做纪实报道还是拍艺术照片、无论是做观念还是做时尚,无一例外被这幅照片吸引了。
  没有任何国家的摄影者像中国摄影者这样,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摄影者像中国摄影者这样幸运,此生能经历千载难逢的变革时代。但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因为许多摄影者在巨大摄影空间里只选择单一的表述方法,忽略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很多重要元素没有在影像中得以保存,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景象在摄影者眼皮底下流失了:金融革命、IT、健康时尚、科学进步、知识群体、都市发展、新兴阶级的形成、房与车、一次次横空出世的大众文化、神秘的文明景象、平静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重温《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开篇的那首诗《我是一名摄影家》:“我要当一名摄影家,是因为它能使我琢磨观察人类的环境,并记录下人类伟大事业的一切……我见过那自由人的大地,和那勇敢者的家;我也见过那崭新的生命呱呱落地,也见过一个生命的结束;我曾见过邻居们滑过那条街道,也见过那朝圣者跨过旷野的身影;我记录过建筑工人的手,也记录下了这双手破坏了的场景;我摄下了人们欢乐时的微笑,和他们悲伤时的泪滴;我还曾记录下这单纯朴实的自然界,和复杂世故的人生;我摄下了躯体,也摄下了灵魂;我摄下了人们在工作,在娱乐游戏;我也摄下了大自然的奇观瑰景,和人们建造的摩天大楼;我摄下了美的物品,和美好的人们。”
  100多年来,像诗中写的那样,摄影家无所不至,荷赛、普利策奖既坚定地把最重要的奖项授予在当年最危险最混乱的地方挺身而出的人,也开辟出体育、艺术、日常生活等奖项留给拥有更广泛的观看立场的摄影者;既有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重大事件发生地的玛格南摄影师,也有一大批像《国家地理》杂志那样用自己的专业常识和平静心情拍摄周遭事物的人。
  本次国展把金质收藏作品之一授予《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说明国展嘉许的正是摄影者的平民视角,民间立场。田鸣记录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而这恰恰能折射出大的历史烙印、世代变迁。中国摄影人有责任记录这样的生活。民间立场在中国摄影界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委说国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0-08-13
关键词:


电影里的故事 欧阳世忠 摄(2010年度国展艺术类优秀作品)


《爱恋》 曾继勇 摄


道歉 姜胜利  摄(2010年度国展评委推荐奖)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评委推荐佳作的诞生

张宇

  我有幸担任本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目睹并参与了评选工作的全过程,给我的印象是评选工作进行得很艰苦、很有序,也很圆满。说艰苦,是来稿量之大,是我从未曾经历过的,要过目18万余幅作品,从中评出数百幅(组)优秀作品,这很不容易;说有序,是指工作人员极富工作经验,整个评选秩序井然;说圆满,是指评选出来的作品,评委们表示满意。当然,评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比较和认真确认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充满着思考与争论。思辨的过程,对自己来说常常还是一次次审美价值取向在内心深处的争斗。以选择自己的“评委推荐作品”为例,我内心深处就曾经产生过激烈的争斗。
  评委推荐作品已经成为摄影界重大展览中一项活动,得到主办者和评委们的高度重视,同样也得到摄影界的广泛关注,我深知其分量。本次全国影展同样规定每位评委可推荐一幅作品,第二阶段评选工作一开始,工作人员就一再提请评委要关注自己所要推荐的作品,当然我也就特别注意海选推荐作品了。
  在初选时,我就喜爱上了一幅《电影里的故事》,这是一幅直接反映文化生活的作品。因为我是放映员出身的,对放电影情有独钟,也曾多次拍摄过这类作品却未能成功,拍摄难度之大我心里有数。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从一个特有的角度,反方向拍摄小朋友们在看电影的情景,电影的画面在银幕上清晰可辨,变形的人物让人感到电影故事变幻莫测。后来,我发现这幅作品被评委们所接受,已成为优秀。当工作人员要我确定它为推荐作品时,我再次进行了审视,这是一幅来自生活的作品,我确实很喜爱,但一条在画面居中的横线强烈地跃入我的眼帘,这一构图上的缺陷最终让我放弃了这张作品。
  我要选哪一幅作品做我的“评委推荐作品”呢?正当我左右为难之际,有评委看出了我的心思:“你喜欢的那组鸟的作品,就作为你的评委推荐作品不就得了吗!”是呀!于是那组名为《爱恋》的作品贴上了“张宇推荐”字样作为候选。
  最后一天,评选工作即将结束,评委推荐作品要定下来了,不知谁提醒了一句“请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体现的是我们这些评委的水平了”我的脑袋“嗡”地一下,我的推荐作品能如此草率吗!在最后的时刻,我选择了一幅差一票就能获得收藏荣誉的作品《道歉》。作者图片说明是这样写的:“2008年6月13日,一辆出租车在杭州市凤起路的环城小商品市场违章调头撞到一辆交警摩托车,司机赶忙下车向交警道歉。”这一幕让我想起《流星花园》里道明寺一句名言:“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显然,这是一幅在街头抓拍的作品,抓拍的时机准确到位,不难看出作者才思敏锐,抓拍技能熟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关注生活并注意细节,以小见大,拍出了一幅让人回味又引人深思的好照片。
  在我看来,这正是一幅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产生出来的好作品。在评选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注意这幅作品。我还特意拿起这幅作品琢磨了一番,或许是照片的素质不够精美之故。我想,倘若作者拍照时再向前一步,就无需剪裁,岂不美哉!
  当我在优秀作品中苦寻《道歉》这幅作品时,我发现该作品已被评委高琴贴上了标签,我看到她贴了好几幅,便找她协商此事,说我特别喜欢《道歉》这幅纪录类作品,请她让给我来推荐。于是,我的“评委推荐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2万

回帖

899

好友

7万

经验

青衣龙王

有思路就有出路

威望
134

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河灯活动纪念章

发表于 2010-8-17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认真做事只能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做好。

1136

回帖

27

好友

6223

经验

青衣鱼圣

威望
6

摄影爱好者

发表于 2010-8-18 0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文章对我们摄影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54

回帖

3

好友

2706

经验

浮面小鱼

威望
31

摄影爱好者

发表于 2010-8-18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拍!

1797

回帖

21

好友

2714

经验

青衣鱼王

威望
6

摄影爱好者河灯活动纪念章

发表于 2010-8-18 2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b]好酒而无量,都是死撑的人啊  〇 Ο о °[/b]

542

回帖

29

好友

6900

经验

青衣鱼圣

威望
39

摄影爱好者

发表于 2010-8-20 1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转载的评委体会对我们今后的摄影很有帮助。孙老师你辛苦了!
GSR

1069

回帖

27

好友

7036

经验

版主

威望
11

草根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圣乐意为摄友服务。谢谢你的表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0 | 帖子:429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