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千语千寻 于 2013-7-16 08:59 编辑
农历六月六,洪雅县汉王乡三峨山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活动,以及眉山摄协主办的“汉湖秋月”摄影比赛采风活动。省摄协、邻近县市的摄影爱好者,以及我们夹江摄协的几名影友也受邀参与此次活动。
早晨七点,乘宁总(摄来色去)的车,与影友夕颜(杜老师),白老师(明月),孙老师(大圣)一行共五人驱车行往洪雅。洪雅县近两年在极力打造生态乡村旅游县,汉王乡也是早有耳闻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许多耳听的传言未必可全信,总要亲身体验一番才能明了。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这是一个奇怪的早晨,行程中忽明忽暗的天色,时晴时雨的天气状况都让我们一路的心情略有些小忐忑。出门皆是如此,料想主办方应该是有应急预案的吧,既来之,则安之,八点准时到达洪雅交警队,与宁总的好友翟老师会合。翟老师是夹江人,在洪雅交警部门工作。与他同行的朋友,大概有一位是洪雅人民医院的院长,一位是洪雅工商局的干部(影友古寺山人的朋友),另一位是槽渔滩水库的负责人,都是些资深摄影人。
朋友见面,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们便跟随翟老师的车,往雅安方向汉王乡驶去。乡村公路弯弯绕绕,去时几乎全是上坡,宁总车技一流我们都是知道的。山野的盛夏,景致大概也无二般,转过一处大弯,看到沿路停得满满当当的车队与耳边传来高音喇叭的喊话声,这就是目的地了。
一排古建筑风格的亭台楼榭,沿着一处月牙形的人工湖错落分布开来,靠近公路的讲台上,当地相关部门领导正在致辞,热烈欢迎摄影人的到来——摄影人的阵容颇为壮观,男女长幼,长枪短炮的,约有上百位吧。对焦声,快门咔嚓声响成一片(我们试图找寻夹江影友的身影,可是有些失望,好像就来了我们几个哎)。此次行程节目安排颇为丰富,有庙会祈福民俗表演,有百年老屋杜家大院,有新农村建设成果展,也有当地“藏茶”手工制作参观。听起来蛮诱人的啊!领导发言及行程安排完毕,摄影人全体合影留念后,浩浩荡荡地踏上三峨山庙会的旅途。
三峨山位于洪雅县谢岩村总岗山,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都要举办朝山会,即庙会活动。行进的路上,瞥见汉王湖(汉王总岗多悦镇水库)一角,湖水清澈,钓友执着守望的身姿隐约可见。青山环抱间,岛屿众多,颇有些九湾十八坳的气势(有点像我们夹江马村水库哟)。
山脚停车之后,大家集体徒步上山朝庙会。当地宣传得力,朝山者众多,随处停放着执勤的警车。满山都是养眼的绿意,林间有绿树成荫,脚下有绿青苔,下过雨后,步行得格外小心。翟老师与我们一道,客串一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些当地相关的风土人情。呵呵,举步当车,又有影友皆老乡的同行,听说目的地也不远,脚步不觉间轻快了许多。
公路的尽头,一条宽约一米仅容一人通过的水泥小径向一片树林里延伸。林间密不透光,有摄影朋友试图拍些旅途纪念照,皆告失败,曝光时间过长手持表示压力山大!沿路又有山上的溪流滴落处形成的人工瀑岩下,迷信的人们丢弃的药瓶药罐,远远望去白花花一片,疑为林间垃圾场。好吧,但愿那些疾患从此远离他们的亲人而去。
朝山者多是年长的婆婆大娘,怀着去病消灾的愿望赶庙会,这是咱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的了。我虽然不信佛,但是对佛也常存着一颗敬畏之心,毕竟向善向上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也有年轻的情侣同行,善男信女们是趁着庙会祈福百年好合的;也有穿金戴银的富婆大款,双手合十,佛前拜几拜,抽出些零钞投往功德箱——六六大顺,一生顺心顺意,讨个好彩头吧。
到得庙会目的地,人声鼎沸,烟雾蒸腾。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堂四壁极尽简朴,院坝略窄,上横一方塑料花薄膜,几百近千游人及摄影人汇聚一处,被烟熏火烤着,转个身也困难之致。有些令人费解的是,这庙里供奉的却是孔圣人牌位,而不是常见的菩萨。隐约有几个小菩萨,都是掉了脑袋的,被弃置在庙堂一角(个人对这方面无甚研究,打胡乱说的)。
和夕颜一起,小心翼翼的护着包,试图找寻一处视野开阔地拍些特写。可是实在太难了,弥漫的烟雾直熏得人眼睛也睁不开,人群中散发出来阵阵的汗味儿扑面而来;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穿破夹袄的疯子,头发打着结形似犀利哥,可是又谢顶,似疯非疯,拿一个破玩具手机在那学人家爬梯子拍照。见我们关注他,便老跟在我俩身后走,吓得我们赶紧溜掉。还好有惊无险,那疯子的注意力很快又转移向了别处。
场地小也有场地小的好处,想要找个人就不那么费劲了,横竖就那么大点地儿。还是遇着了我们夹江摄协的朋友,一位是杨主席,一个人汗流浃背在热浪滚滚的香炉那片忙活着拍几个上香的婆婆大娘,后来又冒险登上高处拍摄乡村九大碗的适时特写;另一位是天影,来得最晚,可能是受晨间大雨影响的吧。其时在庙堂一处高高的梯子上,俯拍整个庙会的大场景图片。向他们致敬!
此次活动其实策划还是蛮不错的,有当地老体协的授牌仪式,有老年腰鼓队表演,有大合唱,也有古朴的牛儿灯、柳连柳民俗表演,还有几位唱功不敢恭维却勇于开唱的大爷逗乐大家。
九大碗看着也挺不错的,好像回到小时候的乡村。游人实在太多,翟老师提议下山午餐,反正下午的活动安排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自己午饭后自己找去就行了。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
午餐毕,翟老师领着我们去参观杜家大院。杜家大院也在谢岩村,大约谢岩村的幅员挺广的吧,沿着蜿蜒的山道盘行,到处都是岔路口,可是又没有指路牌——途中我们走错过三次路,往往走着走着,突然看见翟老师的车在掉头,一问说是走错路,过了。第三次的时候,宁总一看见他们的车在打调,便问是又走错了吗?答倒车归位。长舒一口气,终于走到正确的地方了。
有关这大院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隐约听这院里的老人讲是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还是?网页亦无资料可查证,就不胡写了。房子是高大的四合院,全木结构,户外有一块隐约的牌坊,在当年应是颇有气势的大户人家了。院内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窗棱间玲珑精致的雕花,层次既分明,题材也广泛,图案又活泼有趣,刀法亦精良,寓意祥和。堂屋门厅的四幅图,我们看着就是一些花鸟鱼虫的组图,但是同行的朋友介绍说,曾有一位成都的学者把这几幅图拍摄回家仔细揣摩,说这几图原来大有讲究——其寓意是春夏秋冬四个字,但是顺序是打乱了的,得有心人士才能辨别出来。大户人家的官邸,想来请的都是些能工巧匠,这院子里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吧。
也难怪,田间地头骄阳似火,走进这院里自然而然就会有清风徐来的凉爽感觉。院里住着杜家后代几户人,有八十多岁的老婆婆,也有一两岁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孙老师是导演,为了拍出老屋新气象,特地指挥孩子们搬出他们的道具——橡皮筋啦,跳绳啦,又有两只可爱的狗狗“友情客串”,老屋顿时生机勃发,一众摄影人在这院里闹腾了好一阵子。
原计划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展示与“藏茶”制作表演拍摄,因为天气太热,大家伙儿疲于奔波也都累了而作罢。
回到夹江,已经华灯初上了,回忆这六月六一天的行程,大家都有些感慨。洪雅的朋友是极热情的,但是汉王乡应属待开发的处女地,还是柳江高庙瓦屋山于我们更加印象深刻些。我们夹江有名的景点那么多,千佛岩,二郎庙,马村水库等等,又有这么多摄影爱好者朋友,什么时候也能组织一次这样的采风联谊活动,让更多的朋友来我们夹江作客,宣传宣传我们的美丽新夹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