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2-4 0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之家 于 2012-2-4 01:06 编辑
游客 125.65.23.x 发表于 2012-2-3 19:29 
纪实就是纪实,不能任意拔高和作假,照片真实地反应当时当地的真实的情形,现在国内任意拔高作品架空作品 ...
我也来谈谈我的一家之言
照相机发明之初,确实仅仅只有纪实作用,后来,摄影家们受到绘画艺术的启发,赋予了照片的艺术生命,让摄影不仅仅只有纪实性,同时也具有创作性,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畴,都是平面造型艺术,摄影艺术继承和吸收了绘画的造型和构图原理,利用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形成了独自的艺术风格,与绘画共存于艺术殿堂。
如果说摄影只能纪实,那就没有今天的摄影艺术。
我看到过这样一张获奖照片:不远处的河岸边,沿岸堆了不少垃圾,一只小鸟正从垃圾里叼着一块食物离开。如果照这位网友的“纪实”说法,这张照片只能取“小鸟觅食”之类的标题。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构思,画龙点睛地取名为“志愿者”,升华了照片的内涵,反映了作者呼吁环保的内心情感,让一张平淡的照片成为环保佳作。
还有一张照片:画面是天安门上空朝霞满天、光芒四射的情景,如果只让照片“说话”,这只是一张北京的风光照片,只能表示“今天天气晴朗”,但作者命名为“东方红”,赋予了作品的另一番寓意。把照片和命题结合起来看,照片所“说的话”就不是“天气晴朗”了,而是在说一个故事,——— 中国人都懂的。
再拿本次影展作品“人约黄昏”来说,单从照片来说,就是“千佛岩风景,太阳落山的时候,有两个人在拍照”,但再结合“人约黄昏”的命题,就让人感觉到夕阳西下,一对年轻人在江边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 。至于那两人是不是情侣就不重要了。
一张照片,我们可以只读到画面上的东西,也可以通过作者的命题,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 ……
或者我的说法你不赞同,但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我拍照也有这样的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