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蜀中名胜甲天下,然其中尚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幽景,近年才显山露水的夹江千佛岩,就是其中之一。我怀着猎奇心理,出夹江县城西行三公里,便进入一处苍松荫翳,修篁夹道的清幽所在,耳畔顿时静寂无声。穿过古石拱桥,不觉踏上一条狭窄的古街,那青砖路、那古朴的建筑,恰似安徽屯溪的明清一条街,只是更清静罢了 街旁有家茶馆,十几位好像有仙风道骨的白发老翁在摆“龙门阵”,奇的是他们的嗓音宛若在念八股文。环顾四周街坊,人们竟都彬彬有礼。询问老人,方知此乃聚贤街,为古代名士探幽访友之处。古街尽头,可达依山傍水的千佛岩。街坊见来了稀客,纷纷相邀小坐、品香茗。面对醇厚的民风,我蓦然忆起1977年春,游览尚未开发的江苏东山杨湾镇时,所遇到的山民,还保持着“桃花源”中人的秉性。弹指间,20多年过去,在一个世风不古的社会,居然还能感受那片难得的清静,真是令人感慨万端!我想,夹江千佛岩一定是很美的。果然,它是如今尚未遭到污染的胜迹之一。初冬的晴空瓦蓝瓦蓝的,青衣江如同一条翡翠飘带,在连绵的群山间奔腾而来,到得此处一齐向江边进逼,形成了一个天然峡口。江水呼啸着夺关向前,造化出“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雄奇景观。过铁石关,登万象亭,依山拾级而下,沿山壁前行,便能观赏鬼斧神功的古代石刻造像龛窟。此乃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解放初统计,共有造像271窟,佛像4000余尊,“文革”中毁坏三分之一,现尚剩石窟162龛,佛像2470尊,幸亏精华部分得以留存。夹江石佛始凿于隋,唐时最盛,延及明清。现在一些岩石上还能看见唐开元、咸通、大中等字样。当我穿行于这些石佛间时,我想,人世间有无限的烦恼,吾等芸芸众生整日忙碌,生生不息,真难得清静啊!可是,置身于这个游人寥若晨星,未经大折腾的神奇山川,心灵就获得了平衡。看来,我们十分需要幽美的环境。那么多佛像是看不过来的,我仔细端详第135龛里的弥勒坐佛,此佛高8尺,为夹江千佛岩之最,形象与乐山大佛极其相似。当地老人告知,唐朝开元年间,当海通和尚在嘉州主持雕凿“凌云大佛”的同时,夹江当时最大的古刹毗卢寺方丈,亦招募大批工匠,在江边凿山造佛。嘉州造佛极其大,夹江造佛极其多,真是好一番竞争。千佛岩旁,至今镌刻着众多历代文人的摩崖题辞,那些书法苍劲、优雅、雄浑,且寓意深刻。其中尤以一方清代嘉庆年间的保护文物、维持生态的禁令引人注目,上书:“正堂三示,禁止上下一带开厂打石,如违严究。”怪不得这儿鲜见诸如“某某到此一游”的陈词滥调,严正的法纪是经得起岁月磨砺的。我想,壮美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乃是大自然和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瑰宝,当新千年的钟声响彻环宇之际,我希望华夏大地上多一些“夹江千佛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