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产品的优势之后,相信玩家们对四核处理器已经是非常期待。不过面对目前市售的诸多处理器,如何才能够在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接口中找到一款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呢?这些不同的产品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说起产品之间的区别,自然就首先要从其架构来说起了。实际上处理器性能的不同,最大的因素取决于其架构,就目前而言,四核产品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是Intel,二则是AMD。对于Intel而言,由于正处新旧交替之时,因此架构划分相对复杂,同时接口的选择也较为繁琐,不过虽然我们前面所列举的诸多产品都有着不同规格,但诸如酷睿四核Q9000系列和Q8000系列的架构基本相同,因此接口也均为LGA 775接口,其它的诸如LGA 1156接口的i5/i7也都是相同道理。 而AMD的产品架构则相对单一,虽然同样在缓存的容量上有所区别,但目前市面上的四核产品也基本都是源自”Shanghai "(上海)架构,同时伴随着内存控制器的跟新,几乎所有的Phenom II/Athlon II四核产品也都是采用了AM3接口设计(最早上市的Phenom II X4 940/920采用了AM2+接口设计,不支持DDR3内存)。 ● 四核心架构分析—— LGA 1366接口的 酷睿i7 900系列 酷睿i7 900系列处理器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产品,其采用了原生四核心设计。同时还将三级缓存引入其中。其L1缓存的设计与酷睿微架构相同,而L2缓存则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不过容量大大降低,每个内核仅有256KB,新加入的L3缓存采用共享式设计。

Nehalem架构缓存结构图
上图为Nehalem架构缓存结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三级缓存由四颗核心完全共享,它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一致性流量问题,同时不需要单独打扰每颗独立核心自己的L1、L2缓存。如果L3缓存没有命中,那么我们需要访问的数据也不在L1或者L2中,此时也不需要侦听所有核心。如果L3缓存命中成功,它还可以作为侦听过滤器。

缓存结构图
Nehalem的每个核心有64KB的L1和256KB的L2在L3缓存中保留数据,因此在总共的8MB L3中,有1MB-1.25MB的数据与前两级缓存相同。 Nehalem架构将QPI和集成内存控制器引入后直接带来惊人的带宽,重新启动同步多线程技术毫无疑问不用再担心传输带宽所产生的瓶颈。Nehalem架构所采用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基于2路设计,即每颗核心可以同时执行2个线程。在多任务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性能,采用这种模拟的逻辑运算核心绝对比直接增加一颗物理运算核心成本低。Intel表示SMT技术可以在能耗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提升20-30%性能。。 除此之外,Nehalem还支持DDR3 三通道内存,更大的内存带宽使得酷睿i7 9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由此而得到了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