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夹江摄影   碧云山麓神烛峰
返回列表
查看: 1704|回复: 9
收起左侧

碧云山麓神烛峰

[复制链接]

3万

回帖

225

好友

9万

经验

超级版主

Vampire

威望
506

摄影爱好者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

发表于 2010-3-9 11: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yl5602443 于 2010-3-12 21:54 编辑

夹江城南碧云山公园内有座二郎庙,庙内有王母殿。北山麓下盘渡河边,有两根石笋,年代久远,一根早年已经风化,现在还能看到的就只有一根。说起这庙、店和这一对石笋,有一段美丽的民间传说,你听说过吗?
那是很古很古以前,奔腾不息的青衣江,像一个鲁莽的小伙子,从宝兴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上俯冲下来,一路高歌猛进,欢快地穿过崇山峻岭,闯过夹江千佛岩后就直向东南,经而今的漹江、甘江,在碧云山北麓下,把温顺的大姑娘似的盘渡河揽入怀中后,旋风般地一个直转向西绕碧云山折向南再奔向东,与岷江相汇于凌云山下。
4.jpg
那时,陆路交通运输全靠羊肠小道加肩挑背磨,水路运输相对发达。虽然青衣江流经之处山高谷深,河床狭窄,滩多浪高水急,行船十分危险,仍是乐山与雅安间物资交换的主要通道,南来北往的船筏络绎不绝。
从雅安、洪雅、夹江来的下水船筏一到漹江,远远就能望见碧云山,到了甘江就能听见湍急的河水在碧云山前的滩吼声。此时,艄公就要把紧船舵,船工们要紧握桨把,喊着号子,拼出全身力气来划桨了。(下水船的规矩是“推滩不推沱”,越是陡滩险滩,越要奋力划桨,船有了速度,舵才有力度,船也才灵便。)仅一瞬间,船箭一般地射下滩来,碧云山崖已摆在了船前。船身周围的河水像沸腾了一样,一团又一团晒簟般大的“爆花”从水底泛起,撞击着船底,震撼着船身,不停地发出“嘭”、“嘭”的闷响声;一个连一个比簸箕还大许多的漩涡在船的两侧拉扯着船筏前行;山崖下一阵又一阵激浪拍岸的“哗啦啦”声,船后的“滩吼”声,搅得精疲力竭的船工们心惊肉跳,就是经验丰富的老艄公,也是胆战心惊。稍不留神,行船不能傍着水经在眨眼间转过那个急弯,船头就会撞向山崖,船毁人亡。
碧云山下青衣江边,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步履蹒跚的老妇,拖儿带女的年轻妇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她们是来祭奠被江水夺去了性命的儿子、丈夫的亡灵的。呼天喊地、撕心裂肺的嚎哭声昼夜不息,过往客商闻之无不一同伤心落泪。
那一年腊月初八的早晨,玉皇大帝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喝着王母娘娘亲手奉上的腊八粥,忽然想到:凡间已是年关将近了,还不知今年人世间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喝完腊八粥,股股热流从心中涌向全身,额上、鼻尖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推开窗户,一阵隐隐约约的老人、妇女、儿童的嚎哭声传来,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决定派个人下去查看查看。刚好他年少的外甥杨二郎来请早安,玉皇大帝早就想让二郎学习做事了,就分派他即刻到人间去看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杨二郎领命从天上下到凡间,巡查了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来到碧云山界,只见一群扶老携幼的妇女聚集在山下河畔,面向江河磕头烧纸,老人们呼喊着儿子,妇女们哭叫着丈夫,孩子们一边哭喊着爸爸,一边用冻得像泡粑一样的小手擦着满脸的泪花。他们一个个衣服烂褛、面黄肌瘦。嚎哭声惊天地泣鬼神。
杨二郎快步走到一个凝望着滔滔河水的老者跟前,很有礼貌地向他打听:“请问老爷爷,这么多人聚在这里烧纸,是在祭奠谁呢?”老者看他像是个外乡小子,行事又很懂礼貌,就对他说:“这里滩陡水急,下滩来又是个急弯,一年四季都经常有船打烂,淹死了不知多少船工。前两天就有两只满载雅石的木船在这里打烂了,我那还没有成亲的儿子就在其中的一只船上,是死是活还不清楚。”
杨二郎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就赶快告别老者上天复命,正好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一起喝茶,他就把碧云山下青衣江水常年祸害船工的事详详细细地作了汇报。玉皇大帝听了还在沉吟,王母娘娘就提出建议了:“玉帝,让二郎从我那里拿两只烛再下去跑一趟吧,反正他已经知途晓道的了。叫他把那两只烛插在碧云山下青衣江畔,给船工指指路。你看如何?”玉帝觉得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就立即吩咐二郎赶快去办。从此,碧云山的北麓下就有了两根石笋。
两烛高高地立在江边,白天,南下的船只远远就能看见,艄公在滩上把稳船舵,让船头对着两烛间的山崖,船工们用力划桨,船到山下就容易躲过那一个个巨大的“爆花”和一连串的大漩涡,平安转弯向西行。夜晚,无论盛夏还是寒冬,也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鹅毛大雪天,两烛都能发出淡淡的白光,照着南来北往的夜行人走过这段危险的山崖。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季节不同,天气在经常变化,水势每天都有涨落,来往的船工对这段水路有生有熟,特别是每年的六七月间,上游暴雨形成的洪峰常常一点迹象都没有就滚滚奔来,令船工们措手不及。碧云山下船毁人亡的事仍然时有发生,哭夫叫爹声仍不绝于耳。
一转眼人间又过去了好几年。夏季的一天,玉皇大帝闲来无事,信步来到演武场上,看到正在练武的二郎,忽然想起派他去碧云山插烛的事,还不知效果如何呢,就立马把二郎叫了过来,要他到凡间去看一看。二郎领命就直奔碧云山来,玉帝的宠物细犬要跟着二郎跑,玉帝只好随牠了。
这年夏天青衣江上游的雨水特别多,已经接连涨了几次洪水。杨二郎来到碧云山界,眼前的漹江、甘江已是汪洋一片。只见丈把高的滔天巨浪一浪盖过一浪,席卷着连根的大树、丛丛毛竹、散架的茅屋、一团团禾杆烂草、水莲花,还有淹死了的猪牛,发出轰隆隆的吼声从上游奔腾下来。沿河两岸平坝上待收的庄稼被淹没完了,农家的茅屋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间还能看见个屋顶。不见一只船,也不见一个人。而碧云山前,洪水因遇到山的阻挡,发出如雷般的怒吼声;丈把高的波浪哗地冲上山麓,一浪还没有退下,又一个更大的波浪涌了上来,不断剥蚀着山麓的黄土;从上游冲来的竹木、禾草、房架、水莲花,连同各种各样的杂物,裹着成团的黑色泡沫随浪跳跃着向西而去。一阵寒气袭来,杨二郎也不禁胆寒。忽然,细犬向着远处叫了起来。杨二郎顺着细犬的叫声看去,发现了一间被洪水包围着的茅屋顶上趴着一个老人,身边还有一个赤裸着上身的小孩。老人在用微弱、嘶哑而绝望的声音呼救,呼救声完全被洪水的吼声掩没了。二郎赶紧带着细犬前去把这爷孙二人救了出来,给他们穿上干爽的衣服,还请他们吃饱了肚子。待他们缓过神来,才向他们打探究竟。
3.jpg
老汉说:“我孙子的外婆病了,儿子伴媳妇回娘家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孙子两个人。昨天早晨起来,就看见河里的水在往上涨,到了中午时分,涨到了我家门前坡坎下离地坝尺把高的地方就开始慢慢地往下退了。到傍晚,房前坡坎下田里的庄稼都能看见了。几十年来,这就是最大的水了。看见水退了,我悬吊吊的心也放了下来。按以往的经验,一场洪水退下去以后,要再涨洪水,起码也是三五天以后的事。我紧张地忙碌了一天,实在太累,天黑尽了就带着孙子睡着了。哪知大约是在半夜吧,更大的洪水卷土重来。待我听到房大门不断发出的“砰、砰”声醒过来时,洪水已经进屋淹到床前了。洪水还在上涨,天又黑,要往屋后不远处的高地上跑已经来不及了。我赶紧拖着迷迷糊糊中的孙子就上了屋顶。天亮了,我差点吓死了,汪洋一片,近邻的房屋不见了……”。
二郎又问他看见过碧云山麓的那两根石笋没有。老汉说:“那两根石笋真奇怪,晚上能给行人照亮路;船工们说能给他们引航。大家都在说是神仙显灵给我们插的引路蜡烛。本地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也专程来仔细看了好一阵,说石笋是百姓的福星,笋身虽然不高,仍然应该称‘峰’,就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丈人峰’(丈人,意思是受尊敬的长者)”。
老汉还告诉杨二郎,“虽然有了这两根石笋显灵引路,每年还是要打烂不少的船、淹死不少的人”。杨二郎听了,禁不住自言自语:“怎么办才好呢?”老汉说:“听人说,来这里祭奠船工亡灵的人们都好像说过,‘没有这个河弯该多好啊!’”
忽然,老汉目不转睛地盯着杨二郎,问:“小伙子,你家住在哪里?这么大的洪水,你怎么就能把我们祖孙两人救出来呢?你该不是神仙吧?”
杨二郎告诉老汉:“我叫杨二郎,是到舅妈家来玩的,跟着我的小狗是我舅舅养的。我能救你们,是因为我们比一般人更会游泳罢了”。
再说天上,玉皇大帝大帝从演武场回到家来,王母娘娘给他端来一杯热茶,正待要喝,二人都忽闻细犬的叫声。玉帝说:细犬跟着二郎到碧云山去了,赶快出去看看,出什么事了。他们来到南天门往下一看,青衣江的洪灾尽收眼底不说,正看见二郎带着细犬去救那爷孙二人。南天门的门将抬来两把椅子请他们坐了下来。他们看着二郎拿衣服给爷孙俩穿,拿东西给爷孙俩吃,听着二郎和老汉说话。玉皇大帝心想:“烛也插了,还是这个样子,要怎么办才好呢?”正在这时,“没有这个河弯该多好啊”传入他的耳中。他情不自禁地转过头来问王母娘娘:“刚才老汉说的话你听见了吗?”王母娘娘说:“玉帝你看,漹江、甘江西边的田野里仅有的几间茅屋已经被冲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活人,不如现在就让青衣江往西边移一移吧。错过了这河大水,以后再要动手困难就多了”。
玉皇大帝觉得王母娘娘说得十分在理,就下定决心立即调东海龙王来办。那边玉帝在发令调遣东海龙王,这边王母娘娘赶紧通知杨二郎:“二郎,我们正在南天门,你救老人和孩子的事玉皇大帝都看见了,那老者给你讲的那些话玉皇大帝也亲耳听见了,为了根除碧云山前的水患,玉皇大帝正在发令调东海龙王赶过来,趁现在的水势把青衣江在漹江、甘江的这段河道往西边移一移,碧云山下以后再也不会有打烂船筏的事情发生了。你赶快带着那老者和他的孙子上到碧云山顶去吧,千万不要再吓着了他们”。
杨二郎接到王母娘娘的通知,对老汉说:“老伯,你刚才说‘没有这个河弯该多好啊’,我想也是。你放心,老天爷知道了这里百姓的苦难,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我们还是赶快离开这里到山顶上去吧。我好像听见舅妈在那里喊我了”。
老汉牵着孙子在前,二郎紧跟在后。刚走到半山腰,一道闪电伴着震耳欲聋的雷声从云霄里劈下地来,轰隆隆隆地响了好一阵子才静了下来。老汉十分惊诧,不禁回头看去,汹涌的洪峰好像没刚才那么高了,可河水却好像还在上涨。奇怪的是:宽阔的河面上,从漹江往下涌来一股股鳞状的波浪。二郎看老汉有些害怕,说:“我们还是赶快上山吧!”老汉领着孙子又赶紧往山顶上爬。
1.jpg
祖孙二人来到山顶回头一看,都惊呆了,青衣江跑到西边去了,原来的河道已经变成了散布着稀稀落落的水洼的一片土地。二郎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不见了。老汉想起二郎的话, “老伯,你刚才说‘没有这个河弯该多好啊’,我想也是,你放心,老天爷知道了这里百姓的苦难,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认定二郎决不是凡人。他把孙子叫到面前说:“孙子,你要永远记住,今天是杨二郎和他的舅妈王母救了我们,也是他们心疼百姓让青衣江改了道。我要告诉你的爹娘,不仅我们一家不能忘记他们的恩情,还要告诉天下人,杨二郎和王母是救我们大家的菩萨”。
光阴似箭,老汉去逝了,又过了几十年,老汉的儿子、儿媳也相继去逝了。老汉的孙子的儿子、孙子……没有忘记祖辈的嘱咐,逢人便讲菩萨杨二郎和王母显灵让青衣江改了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恩人,就集资在碧云山上修建了二郎庙,在二郎庙边建了王母殿。人们也没有忘记跟随在二郎身后的细犬,在二郎庙中给他塑了像。每月的初一、十五来敬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平日里也有不少过往旅客进庙来礼拜。
二郎从天上带下来插在碧云山下的那两只烛,因为河已改道,不需要他们再发神力了,靠南边的那只烛不断受到东南风的吹拂,年代久远,已经燃净了,靠北边的一只至今还在燃着,只是不发光了。
遗憾的是,本是神烛的二峰,因为二郎问老汉“看见过碧云山麓的那两根石笋没有”时,老汉还沉浸在被洪水包围而绝望的余悸中,头脑中只有洪水、洪水、没有在意二郎问石笋的事。因此,人们只记得当年老者给石笋取的大名“丈人峰”,而不知道那是两只神烛。“丈人峰”的名字一直叫到如今,不信,你到碧云山公园入口处的导游图前看一看,那上面石笋的位置上标的就是“丈人峰”。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将他正名为“神烛峰”好。
2.jpg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

45

回帖

4

好友

186

经验

青衣新鱼

威望
0
发表于 2010-3-9 12: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这是乐山市一等奖的作文

3万

回帖

225

好友

9万

经验

超级版主

Vampire

威望
506

摄影爱好者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w5880774

这篇文章是我的亲戚的亲笔之作!

1万

回帖

653

好友

3万

经验

管理员

看我们曾经的脸,青春,当然还有痘 ...

威望
80

百度勋章

发表于 2010-3-9 1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每个星期都要去耍
奋斗

9486

回帖

461

好友

2万

经验

超级版主

威望
34

玉树爱心捐助使者河灯活动纪念章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

发表于 2010-3-9 1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蛮有山寨的感觉的
从前有个女孩很喜欢吃麻辣火锅,后来她男朋友不让她吃了……

2万

回帖

899

好友

7万

经验

青衣龙王

有思路就有出路

威望
134

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河灯活动纪念章

发表于 2010-3-9 13: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谢谢!
认真做事只能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做好。

5010

回帖

235

好友

762

经验

沉底大鱼

威望
7

摄影爱好者论坛顶梁柱

发表于 2010-3-9 14: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都看够了

1540

回帖

53

好友

7355

经验

青衣鱼圣

威望
0
发表于 2010-3-9 23: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掐指一算,有2年没去过了

3万

回帖

225

好友

9万

经验

超级版主

Vampire

威望
506

摄影爱好者论坛顶梁柱传说只有读到博士后的人才可拥有这枚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甘江人


    我可能都10年没去过了!

5731

回帖

130

好友

1万

经验

飞升鱼仙

威望
15

摄影爱好者论坛顶梁柱

发表于 2010-3-21 17: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说天然形成,确实平添了几分美色,但是周围没有凸显这美景的
所谓鲜花还要绿叶配
签完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0 | 帖子:429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