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千语千寻 于 2013-9-7 10:45 编辑
奶奶今年九十高寿啦。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下午便随我家赵哥一起回中兴老家赴寿宴去也。想着一大家人又要聚在一起团圆乐呵一番了,小期待。
还是那条熟悉的烂路,还是那样熟悉的颠簸。司机左一盘子右一盘子玩耍杂似的徐行在坑坑凼凼间,如此小心仍然会不时听到沉沉一声闷响,就知道底盘又遭生意了。还好,相关部门已经下决心要修路了,沿途都挂满了大红标语——要致富,先修路,中国路中国梦云云。我们普通小百姓也没啥奢求,只希望回家的路可以一路顺畅而已!
家里并不很远,也就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吧。下了大公路,沿着一条乡村水泥路开个几分钟,直接就行车到小姑妈家的“别墅”门口了。我们能干的奶奶,年轻时操心劳力,膝下共养育了八个子女。上了年纪腿脚不太利索了,就城里乡下轮流着住,老人家也是时候该享清福啦。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个头略高,面容端庄大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殷实之家老太太的风范。可是,居家生活中她又是个和善且特有喜感的人——就是那种你只见一面就会特别亲近,喜欢与她相处的豁达老人。
记得以前和赵哥一起去拜见她老人家,当时奶奶正蹲在院里撒米喂一群新出生的小鸡仔儿,见我俩进屋,就呵呵笑着边在围腰上擦着手,边一口一声“幺儿幺儿”地喊我们。当时我诧异极了,忙低声问赵哥她是在喊谁啊,赵哥说奶奶都是这样叫家里的孩子们的呢,她这是喜欢上你,把你当一家人啦。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很快跟奶奶、爷爷熟悉起来。奶奶家与婆婆家隔得较近,我们回老家看望婆婆的时候,也偶尔过去看看他们(爷爷奶奶城里乡下的住着,也未必他们就在家里)。
这里有一桩令人费解的事,在我们心目中,奶奶与婆婆都挺好的,可她们之间却水火不容,关系非常的紧张。大家庭子女众多,婆媳间性格不合,赵爸爸又去得早,加之那个年代本身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如此种种,都是有缘由的吧。好在她们不和是一回事,婆婆本人却并不反对我们小辈之间的亲善往来。
中国式婆媳,概是如此。
去得大院里,大伙赶紧的寻找老寿星。其时奶奶正坐在厨房边上,陪灶上灶下忙碌的姑妈们谈天儿呢。大家齐齐喊她一声,双手奉上礼物红包,老人家乐得合不上嘴,一边不迭地客气着。
不多些年的功夫,奶奶变化都这么大了,手拄着一根竹杖,步履蹒跚,耳朵也背得厉害,我们都各自跟她“喊”了一阵话。老人对自己的子女都能分辨清楚,可是孙子曾孙子们她就分不清哪家是哪家的了,但仍然掩饰不住的个个都要拉近身旁仔细打量一番,再欢欢喜喜地说上一通高兴的话儿。
轮到我跟奶奶讲话的时候,我心里大概知道她多半是会把家里的孙女外孙女的,所以她叫我什么我便答应什么,她问“沫沫儿”怎么没来的时候,我便答“沫沫儿”还在学校读书哪,她便有些失落的样子。老人家的生日正好是周四,不光“沫沫儿”就连孙儿孙女们都有好些在上班,脱不开身过来祝寿呢,多少算是一件憾事吧。
说到憾事,我觉得最遗憾的当属爷爷的缺席了。老人的生日,未必都准确,出生在旧社会,他们多数人并不知晓自己的确切生日。一般来讲,知道自己出生在哪个季节,或者农历几月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有些甚至连自己出生的年份都记不太清的。奶奶的生日,我想大概也就是出生在农历八月,干脆就依着八月初一过的吧。
爷爷年长奶奶几岁,应该是九十四、五岁了。人一旦活到这把年纪,反倒不再重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大约爷爷是进城去了一位伯伯家的吧。路况太糟糕,大家索性就没有进城接他,奶奶本人对此事也不在意,直说是老头子老糊涂了,该他吃不着好吃的啦。
看九十来岁的没牙老太太唱着生日快乐歌,在子女们的授意下一本正经地许愿,虔诚地吹灭生日蜡烛,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日蛋糕与一桌子大餐美食,真真是特别温馨感人的场面呢——会忍不住令你热泪盈眶,那是幸福的泪花、感恩的泪花!
其实我并不知奶奶具体的岁数,只听大家有讲奶奶四十八岁那年,生下最小的幺爸。幺爸今年四十二,那么照此推算,奶奶就应该是九十了。可是三姑妈又说奶奶只有八十九岁,真是一个待解之谜呢。也不知晓奶奶的姓氏,问过赵哥,他也是一头雾水,谁会在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姓甚名谁呢。我们只知道称呼她为奶奶,奶奶就是奶奶,仅此而已。
幺爸哄奶奶,说找算命先生给她算了一卦,先生说奶奶得活一百二十岁。老太太信以为真,瞪大眼睛长叹一声;“幺儿啊,你还得供养我那么多年啊……”那样一种复杂的神情,直逗得大家捧腹不已。奶奶是真不舍得这个老穿“打补丁”衣服的孝顺幺儿为她操劳呢,在城里住着天天五楼上上下下的背她上下楼梯,所以每每幺爸家住一阵子就想回乡下住一段,乡里空气质量好,出门赶场什么的也方便,小姑妈家又有一幢超级大的乡村别墅,老人家开心得紧哪。
好吧,大家举杯,共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快乐地活到一百二十岁!
另有几件不大相干的事,因为发生在同一天,也一并作个流水记录:
1. 问及奶奶姓氏的时候,赵哥一头雾水,我便满脸骄傲的告诉他;“我奶奶姓王,叫王**”赵哥有些不屑,知道又怎么了,你奶奶又不在了。瞬间就有些忧伤,是啊,知道又怎么了,你的奶奶又不在了。
2.在小姑妈家的花园里,终于得见了“葫芦”的真容!说来也是奇巧,我和赵哥都是第一次见着它呢。葫芦娃啊葫芦娃,乐得都要唱开啦。欢欢喜喜摘了好几个带回家来,当收藏品。
3.那条该死的烂路,回程时有一家的汽车备胎也跑丢了一只,返回帮着找寻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无果。晚上吃的东西基本都被抖空了,回得家来饿的慌。路啊,你赶紧修好吧。
4.在933路口等他们的时候,出得车外和三姑妈一块站路边聊了一会天。其时是在一户无人居住的人家檐廊下,也许是上夜班去了。横梁上挂满了黄豆杆,豆香扑鼻,漆黑微雨的夜幕中隐约可见不远处明灭的灯火。聊小天的感觉,妙不可言。喜欢这一位永远乐呵又富态的姑妈。
5.发现乡下的蔬菜瓜果真是浪费严重,随处可见烂熟在地里的黄瓜冬瓜豇豆茄子那些的,好可惜哎。昨我去菜市场,买三个土豆,花了七块五,心疼死了。从明天个开始,咱要多多回家,以摘菜的名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