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代显示界面HDMI规格架构
第1页:浅谈新世代显示界面HDMI规格架构以下内容转自oc.com.tw:夏天的滚滚热浪,总是让人懒洋洋的,哪儿都不想去,最好这时候可以在家里吹着冷气,打开电脑玩玩游戏、要不然开开电视看看租来的DVD,体验一下影音的快感也是不错的idea,比起去观光胜地人挤人、肉贴肉来说,似乎是比较轻松的选择。不过当玩家们正努力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沉迷在好莱坞的刺激声光特效中的同时,可能还没察觉到显示界面的规格,也已经悄悄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阶段。
咦,显示界面的规格?这个部份要改变什么?目前不就是传统的D-Sub、还有就是新的DVI吗,还能怎么变?这次小编就借着HDMI界面的即将登场,先来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一些架构认知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目前一般市面上最广为采用的VGA接头(也就是D-Sub、DB-15)接头来说,已经是IBM于1987年,也就是19年前所制定的规格,而随着硬体技术的进步,当时所制定的条件,早就不足以应付现今玩家们对于影像的需求,对于纯数字的追求不断提升,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所谓的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规格,这在当时市场上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旋风,不过现在却是基本的标准配备。
第1页:浅谈新世代显示界面HDMI规格架构
以下内容转自oc.com.tw:夏天的滚滚热浪,总是让人懒洋洋的,哪儿都不想去,最好这时候可以在家里吹着冷气,打开电脑玩玩游戏、要不然开开电视看看租来的DVD,体验一下影音的快感也是不错的idea,比起去观光胜地人挤人、肉贴肉来说,似乎是比较轻松的选择。不过当玩家们正努力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沉迷在好莱坞的刺激声光特效中的同时,可能还没察觉到显示界面的规格,也已经悄悄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阶段。
咦,显示界面的规格?这个部份要改变什么?目前不就是传统的D-Sub、还有就是新的DVI吗,还能怎么变?这次小编就借着HDMI界面的即将登场,先来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一些架构认知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目前一般市面上最广为采用的VGA接头(也就是D-Sub、DB-15)接头来说,已经是IBM于1987年,也就是19年前所制定的规格,而随着硬体技术的进步,当时所制定的条件,早就不足以应付现今玩家们对于影像的需求,对于纯数字的追求不断提升,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所谓的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规格,这在当时市场上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旋风,不过现在却是基本的标准配备。
VGA、DVI、以及HDMI界面合照』
既然D-Sub和DVI都是显示技术的一种规格,两者间有什么差别呢?简单来说,D-Sub其实是一种类比(Analog)的信号传递方式,在以CRT为主的年代,显卡内的数字信号,必须先转换成类比信号之后,才能够呈现到屏幕上,在这一次转换的过程中,会造成信号的衰竭,所以就严格的角度来看,已经算是失真了。而这个问题在DVI规格出现之后,可说是迎刃而解,DVI是走完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信号从显卡以数字的方式送出之后,显示端也会直接以数字的方式来接收,少掉了一次的转换的过程,自然在显示的品质上有了莫大提升。
『高端卡虽以双DVI界面出战,但DVI+D-Sub仍为市场主流』
在DVI推出的当下,几乎所有的市场调查结果,都认为DVI将会快速的席卷显示周边的市场,不过玩家们可能心理也有数,DVI不仅没有取代D-Sub,而且在占有率上一直都没有显著的提升,也无怪乎直到现在,中低端的显卡产品依然还看得见D-Sub的踪影,大部分LCD产品也是一直都有保留着D-Sub的界面,科技一直往前冲刺是没错,但是使用者有没有用到这么多,却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直到最近一两年来,大屏幕、内建DVI规格的LCD价格开始进入和蔼可亲的状态(就是大降价...),DVI的占有率才有了明显的提升,怎么说呢?更大的屏幕、意味更高的分辩率,玩家们都知道,LCD有所谓的最佳分辩率,如果这台LCD的最佳分辩率是1280x1024,自己却调整成1024x768,那可是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因为是采模拟的方式,画面会有点糊糊的、不清晰),也就是这个原因的影响,具备了大屏幕的LCD必然需要更大的频宽,才能应付更高的分辩率、更新率、以及更多的色彩,此时DVI终于扬眉吐气,开始慢慢成为了高端显示周边的唯一规格。
不过DVI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太久,不断想从消费者身上掏钱的厂商,还是持续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影像产品,一瞬间原本以为已经击垮D-sub的DVI规格,还没开始享清福,就先碰上了频宽不足的大问题,在厂商不断开发出更犀利的影像规格之时,此刻间DVI也马上陷入了路不够大条的困境,譬如说苹果的Cinema HD Display,30吋的超大屏幕,双DVI输入,就让当时许多高端的显卡中箭落马,由于DVI界面的频宽有限,逼得显卡制造厂商不得不加入新的TMDS芯片,而显卡芯片更是直接将TMDS内建进去,俾能使显卡提供更高的输出品质,这才让DVI暂时不至于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虽然说新推出的显卡已经大都至少提供一组DVI接头了,但是,却有更多的使用者采行的方式是把DVI的输出再转成D-sub,原本想要解决的就是纯数字输出的目的,但是牵就于使用者的LCD或CRT的界面仍旧不支持的情况下,透过转接用的转接头将DVI的输出转成D-Sub,这样的现象不仅是使用者的需求,在显卡厂商端也把转接头纳入了标准的附件配备当中,不禁另人怀疑,到底推出DVI是进步还是退步?) 第2页:HDMI在PC的实际应用及可能发展(1)
发展至此,厂商们也慢慢了解到,DVI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实力方面,已经碰到了发展的瓶颈,于是新规格的制定又开始展开,其中最为火热的,也最先在消费市场面世的,就是今天的主角—HDMI规格。
『HDMI的认证标志』
提到HDMI,对于零组件或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相当熟悉的玩家们,应该都已经纷纷感觉到市场上的变化了,从液晶电视、DVD播放机,到Computex展中各家所推出的Sample产品,HDMI的能见度一直都相当高,究竟什么是HDMI呢?HDMI与DVI又有哪些地方不同呢?小编接下来将为大家做个仔细的说明。
HDMI,全名为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也就是所谓的高分辩率多媒体界面,是由新力、日立、汤姆生(RCA)、飞利浦、松下、东芝、以及Silicon Image等多家公司在2002年所共同发展的传输界面。恰如其名HDMI的发展就是针对以往显示界面的缺点加以改良,它可以直接传送未压缩的影像资料,不仅如此,在未来的规划中,HDMI也可传送声音的资料,可说是一条线吃透透的设计,所主打的对象就是各式各样的影音装置,像是机上盒、DVD播放器、数字电视、监视器、投影机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界面互相传递资料,频宽最高可以达到5Gbps,比起目前的DVI来说的确先进不少,也因为如此,在HD DVD、Blu-Ray、甚至是玩家们最爱的Play Station 3等新世代的产品上,都可以见到HDMI的身影。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方面,HDMI也包含了一种新的资料保护技术-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原本影音资料在透过HDMI界面传输的时候,都会以最高的分辩率呈现,但是如果这些影音资料是未经授权的版本(简单说就是盗版的),那个HDCP技术就会直接将画面的分辩率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譬如说1080i限定成480i),或者是直接抽掉彩色的部份,让使用者无法以最好的品质来观赏,无怪乎各家电影公司也纷纷表态支持HDCP这种技术规格(当然消费者不一定喜欢就是了...),就连微软下一代的作业系统Windows Vista,也表示同样会支持HDCP功能。
以往玩家们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影音效果,除了花上大把银子之外,往往还要跟许多复杂的线材厮杀一番,越是高档的影音产品,后面接的线材数量就越是吓人,而透过HDMI这样的界面,不仅可以简化玩家们连接周边的过程,也可以加强电脑与其他影音产品间的连接能力,而且,HDMI的接头本身相当迷你,只比USB接头稍微大上一点罢了,可以提供个人随身影音产品充足的显示能力,譬如说PDA、MP4播放器等等,都可以透过这样的规格,直接将影像传至显示设备,这也提供厂商们更多挥洒的空间。(想象一下IDE的排线变成了S-ATA的排线,现在的S-ATA架构除了提升界面传输规格外,不也是简化与便利了使用呢!)
如果以已经喊了一段时间的数字家庭概念来说,事实上它就是利用HDMI的一个实际例子,电脑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结合,可以因为HDMI架构而更为紧密,以SONY目前的液晶电视产品来说,几乎都已经内建了DVI+HDMI的连接座,玩家们只要将电脑拉到液晶电视旁边,轻轻松松的将HDMI界面接上,打开电脑跟电视,就可以在转瞬间达到1080i的显示效果,这样的组合怎么看都会比DVI界面要来的更好,由此也可以看出HDMI发展的前景是相当光明的。
相对于HDMI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火热,电脑产业这一端却显得相当地牛步,HDMI的发展也没有影音家电来得快,实际应用的产品在刚结束的Computex展中才缓缓地出现,譬如说abit的iL-90MV主板,而且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推出了HDMI界面的显卡,在液晶显示器的部份也没有太多产品上路,在D-sub与DVI依然强势、电脑家电化趋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创造出需求,恐怕才是目前厂商们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让各位玩家们实际了解HDMI的样貌,小编手上刚好有一块支持HDMI界面的显卡-华硕EN7600GT,正式的型号为EN7600GT/HTDI/256M/A,就是由双DVI界面的EN7600GT改造出来的版本,至于跟一般显卡有何分别呢?继续看下去吧!
『华硕EN7600GT HDMI版』 第3页:HDMI在PC的实际应用及可能发展(2)
『清楚标示了产品的规格』
这款产品与EN7600GT几乎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异就在于原本双DVI显示界面,其中一组已经改成了HDMI界面,而且在挡板上方还多增添了一组数字光纤输出接头,咦?HDMI不是已经就有包含声音资料的输出了吗?为什么还要搭配数字光纤输出呢?以HDMI目前的发展来看,其实还分成Type A以及Type B两种规格,其中Type A为19-pin,Type B为29-pin,而只有Type B的规格才能搭载声音资料,在规格尚未确立之下,这张卡则是以搭配数字光纤输出的方式来处理。
『中间酷似1394接头的即为HDMI接头』
为了提供HDMI的输出能力,这款产品上另外加上了来自Silicon Image的TMDS芯片-Sil 1930,可以支持到最高1080i、UXGA的显示能力,同时它也搭载了HDCP的功能,从官方的图例中也可以清楚的看见它的作用;而另外一颗芯片则是SST的89V54RD,则是作为资料缓冲之用。
『Silicon Image的TMDS芯片及缓冲用的存储器』
『Silicon Image TMDS芯片功能示意图』
在包装内另外附有数字光纤传输线一条,以及HDMI转DVI的专用线,由于HDMI具备了向下相容的能力,所以DVI与HDMI互转也是相当OK的,不会有规格上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方式并不是HDMI 推出的最终目的),由最下面的大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HDMI接头的样子,此为标准Type A 19-pin的规格,实际大小比USB接头稍微大上一些,但是比起VGA以及DVI界面来说,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体积小也意味着它可以用在更多的设备上,在成本上也可以多少有些助益。
『包装内所付的线材一头为DVI界面』
『19-pin、Type A的HDMI界面,真的只比USB连接头大一点点』
『安装完成的模样』
小结-显示界面之争将鹿死谁手?
讲了这么多,HDMI虽然已经抢得先机,但是其他规格也不会坐以待毙,在下个世代的显示规格大战当中,除了HDMI之外,另外还有由Intel所主导的UDI界面,以及VESA所推出的DisplayPort,其中UDI界面与HDMI是可以相容的,DisplayPort则是不能与现有的DVI互通,但是DisplayPort在授权费用上有着较高的优势,两种技术规格各自都有大厂拥护,在厂商复杂的合纵连横之下,鹿死谁手,尚在未定之天,不过可以确定的事情是:
DVI界面在今年内依然会是市场主流。
以上三种规格要撼动DVI与D-Sub在PC市场的地位,仍然要花上不少心思。
HDMI的可见度会暂时比另外两者要来的更高。
而且HDMI在不久前又推出了最新的HDMI 1.3版,单一频宽从165MHz(4.95Gbps),增加到了340MHz (10.2Gbps),分辩率也从1080i增加到了1440i,画面刷新率更是高达120MHz,规格上相当惊人,甚至还加入了更小的接头规格(就像DVI还有个mini-DVI一样),让许多手持设备也能轻易的搭载输出界面,看来面对这场恶战,HDMI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唯一不能掌握的就是市场的反应了。
不过就小编的立场来看,对于PC的玩家们来说,想要体验HD超高分辩率的快感,至少必须要具备可支持超高分辩率的显示器,以及可支持超高分辩率的显卡,照这种模式看来,除非大尺寸、高分辩率的显示器走入平价化,不然想要从玩家的口袋里面捞钱出来,恐怕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反倒是数字家庭比较有可能会变成HDMI的使用大户,毕竟以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产品生命周期与人的喜欢一样,瞬息万变,在此种模式下HDMI将能以较快的速度取代旧有的界面,但HDMI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在从CE走向PC这一点,只要能够以CE反攻PC市场,那么未来的显示界面,必能定于一尊。 HDMI过火是么家伙罗? HDMI!
高清显示接口!
现在在中高端显卡接口中用得比较广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