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浅谈新世代显示界面HDMI规格架构
以下内容转自oc.com.tw:夏天的滚滚热浪,总是让人懒洋洋的,哪儿都不想去,最好这时候可以在家里吹着冷气,打开电脑玩玩游戏、要不然开开电视看看租来的DVD,体验一下影音的快感也是不错的idea,比起去观光胜地人挤人、肉贴肉来说,似乎是比较轻松的选择。不过当玩家们正努力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沉迷在好莱坞的刺激声光特效中的同时,可能还没察觉到显示界面的规格,也已经悄悄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阶段。
咦,显示界面的规格?这个部份要改变什么?目前不就是传统的D-Sub、还有就是新的DVI吗,还能怎么变?这次小编就借着HDMI界面的即将登场,先来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一些架构认知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目前一般市面上最广为采用的VGA接头(也就是D-Sub、DB-15)接头来说,已经是IBM于1987年,也就是19年前所制定的规格,而随着硬体技术的进步,当时所制定的条件,早就不足以应付现今玩家们对于影像的需求,对于纯数字的追求不断提升,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所谓的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规格,这在当时市场上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旋风,不过现在却是基本的标准配备。
第1页:浅谈新世代显示界面HDMI规格架构
以下内容转自oc.com.tw:夏天的滚滚热浪,总是让人懒洋洋的,哪儿都不想去,最好这时候可以在家里吹着冷气,打开电脑玩玩游戏、要不然开开电视看看租来的DVD,体验一下影音的快感也是不错的idea,比起去观光胜地人挤人、肉贴肉来说,似乎是比较轻松的选择。不过当玩家们正努力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沉迷在好莱坞的刺激声光特效中的同时,可能还没察觉到显示界面的规格,也已经悄悄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阶段。
咦,显示界面的规格?这个部份要改变什么?目前不就是传统的D-Sub、还有就是新的DVI吗,还能怎么变?这次小编就借着HDMI界面的即将登场,先来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一些架构认知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目前一般市面上最广为采用的VGA接头(也就是D-Sub、DB-15)接头来说,已经是IBM于1987年,也就是19年前所制定的规格,而随着硬体技术的进步,当时所制定的条件,早就不足以应付现今玩家们对于影像的需求,对于纯数字的追求不断提升,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所谓的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的规格,这在当时市场上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旋风,不过现在却是基本的标准配备。
VGA、DVI、以及HDMI界面合照』
既然D-Sub和DVI都是显示技术的一种规格,两者间有什么差别呢?简单来说,D-Sub其实是一种类比(Analog)的信号传递方式,在以CRT为主的年代,显卡内的数字信号,必须先转换成类比信号之后,才能够呈现到屏幕上,在这一次转换的过程中,会造成信号的衰竭,所以就严格的角度来看,已经算是失真了。而这个问题在DVI规格出现之后,可说是迎刃而解,DVI是走完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信号从显卡以数字的方式送出之后,显示端也会直接以数字的方式来接收,少掉了一次的转换的过程,自然在显示的品质上有了莫大提升。
『高端卡虽以双DVI界面出战,但DVI+D-Sub仍为市场主流』
在DVI推出的当下,几乎所有的市场调查结果,都认为DVI将会快速的席卷显示周边的市场,不过玩家们可能心理也有数,DVI不仅没有取代D-Sub,而且在占有率上一直都没有显著的提升,也无怪乎直到现在,中低端的显卡产品依然还看得见D-Sub的踪影,大部分LCD产品也是一直都有保留着D-Sub的界面,科技一直往前冲刺是没错,但是使用者有没有用到这么多,却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直到最近一两年来,大屏幕、内建DVI规格的LCD价格开始进入和蔼可亲的状态(就是大降价...),DVI的占有率才有了明显的提升,怎么说呢?更大的屏幕、意味更高的分辩率,玩家们都知道,LCD有所谓的最佳分辩率,如果这台LCD的最佳分辩率是1280x1024,自己却调整成1024x768,那可是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因为是采模拟的方式,画面会有点糊糊的、不清晰),也就是这个原因的影响,具备了大屏幕的LCD必然需要更大的频宽,才能应付更高的分辩率、更新率、以及更多的色彩,此时DVI终于扬眉吐气,开始慢慢成为了高端显示周边的唯一规格。
不过DVI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太久,不断想从消费者身上掏钱的厂商,还是持续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影像产品,一瞬间原本以为已经击垮D-sub的DVI规格,还没开始享清福,就先碰上了频宽不足的大问题,在厂商不断开发出更犀利的影像规格之时,此刻间DVI也马上陷入了路不够大条的困境,譬如说苹果的Cinema HD Display,30吋的超大屏幕,双DVI输入,就让当时许多高端的显卡中箭落马,由于DVI界面的频宽有限,逼得显卡制造厂商不得不加入新的TMDS芯片,而显卡芯片更是直接将TMDS内建进去,俾能使显卡提供更高的输出品质,这才让DVI暂时不至于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虽然说新推出的显卡已经大都至少提供一组DVI接头了,但是,却有更多的使用者采行的方式是把DVI的输出再转成D-sub,原本想要解决的就是纯数字输出的目的,但是牵就于使用者的LCD或CRT的界面仍旧不支持的情况下,透过转接用的转接头将DVI的输出转成D-Sub,这样的现象不仅是使用者的需求,在显卡厂商端也把转接头纳入了标准的附件配备当中,不禁另人怀疑,到底推出DVI是进步还是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