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女孩(有新内容
本帖最后由 明月 于 2012-2-19 16:18 编辑这是去年11月29日拍的照片,因影像不是那么清晰,怕被拍砖,一直没有发上来。
那天下午四点钟,我为去甘霖摄婚礼像,上了甘江的车,天下着雨突然黑了,城市的灯也亮了(三江都市报为此还发了新闻)。在车上我遇到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我和她们交谈,她们喊我爷爷很乖巧的,她们都8岁是二小二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回甘江乡下家里。每天跑通学。也许是勤奋、也许是挂牵自己的作业、也许是打发无聊时间。两个小女孩竟然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做起作业。看到这有趣、令人感慨的场面,我觉得要留下影像。
灰暗的光线不能提高摄速,更不能叫公交车停下而减少抖动。考技术喔,考基本功喔。还是没有把照片摄好。将就看哈。 小妹妹些是很可爱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在回家路上做作业
但是公交车上真是不提倡
万一车子急刹车 笔杆很危险 由于集中注意力做作业 遇到突发情况也不能抓好扶手或座椅什么的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的作业太多了,高中生书包都不背
公车上还是不提倡做作业,因为急刹车,凶险 国人生来就是累,一个字“苦”,你看好小的娃娃嘛{:4_98:}
现在小学生的压力一代比一代大。 小学生的压力还是大,作业一么多 难得的 好图,顶!!!'明月先生这张图片告诉我们,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发现题材?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 图片?总之,这张图片令我感动。
反映二战的图片“盟军诺曼底登陆"的那张片就不很清晰,一样是巨作。因为它记录了那次战战役的关键时刻。冰冷的海水里,天还没亮,我们不能苛求同在海水里的战地摄影师了。有人认为正是,它的 不清晰,图片才更显真实。又如近期YXC拍的 图片”疾风幻影“就很虚,但是,它却表现了行车的 动态。试想,如果把图片拍的很清晰,”幻影“就不那么好表现了。
明月先生的图片虽不清晰,但是它抓住了小女孩勤奋可爱的瞬间。 我以为,正是它的 不清晰,才能突出“专线车上的 学生娃”这一命题。因此我认为,明月先生这张图片,是近期少见的 佳作。
遗憾的是,跟帖的摄友对”坐车安全,小学生负担太重“的子题发出响应多,而对明月先生作品的主题缺乏深刻理解。
只是第一特好,后3张就没有必要了上了。个见哈。
本帖最后由 光影之家 于 2012-2-16 21:26 编辑
大圣 发表于 2012-2-16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得的 好图,顶!!!'明月先生这张图片告诉我们,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发现题材?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 图片 ...
一百个人的眼里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红楼梦》,道学家看到的是淫书,革命家看到的是没落和腐朽的封建制度,浪子看到的是“恋爱秘籍",才子看到的是风花雪月,哲学家看到的是思想,佛家看到的是空幻,厨师看到的是美食,怀春的少女看到的是纯洁的爱情…… 大圣 发表于 2012-2-16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得的 好图,顶!!!'明月先生这张图片告诉我们,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发现题材?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 图片 ...
讲照片的典型,应该是第一张,确实后面3张多余了。但是网上网友需要多方面、多方位的阅读,像看连环画一样,多点才过瘾吧,所以就这样。
这帖发在《佳能摄影网》,有网友是这样评论的:老铁子 “最吸引我的是第一张,如果人物面部在清晰一些效果会更好!” 他说的第一张就是最后那张红衣小孩的特写。我们论坛发帖是反起上图的。
还是叫他们不要做了,好危险哦,不小心伤了咱办哦 现在的娃儿
是好还是不好呢 每一张都拍得很不错呀,只是第二张看着有些刻意的感觉罢了 佳能摄影沙龙网的纪实版版主阿元图文把我这帖子提亮,并且这样评议:
发现、抓住这种敏锐和激情是社会纪实摄影首要的,摄影技术也很重要,但是第二位的。支持楼主多拍多发片第三就是拍透,要出有影响的片子,出别人不去拍的片子,假如跟着他们下车,进一步拍他们走路,拍他们的生活,不排除有更多的发现,有更感人的画面。打个比方了。我拍《卖报纸的老人》,拍了半年,发了四期博客,引起社会的关注,最终解决了问题。交流
发个链接,这在当时仅是网易一个论坛: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39482020.html
交流参考
在长上拍的不清闲很正常嘛,老师的片子反映了多个元素,我 认为很好 好纪实,要顶起! 小学生的压力还是大,作业挺多的,安全重要啊! 看明月的作品,往往能触动人,让人去思考、去想象。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让照片讲故事、让照片有灵魂、或者让照片具有艺术性。我们一般菜鸟的片子只能叫照片,谈不上摄影作品哈。 qinyijiang 发表于 2012-2-20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明月的作品,往往能触动人,让人去思考、去想象。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让照片讲故事、让照片有灵魂、或者让照 ...
许多人,包括你在内,肯定发现过好的人文、民生题材,当要把镜头对准人家时,就胆怯了,往往就失去许多拍照片故事的机会。要胆大些,要善于和对方沟通,消除对方的反感心理,这样就能拍好人文、民生照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