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之秋
本帖最后由 冯柯然 于 2015-5-5 23:36 编辑天,还有些暗。远远近近的山峦,如画家随意泼泻于大千纸上的丹青。寂静的聚贤古街,偶尔有老妪的咳嗽声,悄悄的漏出依山临水的木窗来。睡眼朦胧的灯光柔和着月影,荡漾在竹枝轻拂的浪波上。 潺潺的水声,如舒缓的曲子萦绕于青衣绝佳处。不觉中,微熹给蓊郁的林木、山川抹了点淡淡的胭脂。 “还早的嘛,你要过河?”老船工笑着说。坐在船舷,我痴痴的望着划着浆的船工。那清癯的脸腮,星星点点的苍白的胡须,似乎沈从文笔下的老水手,伴我泛舟于湘西奇险的山水之间了。 一个人独处其实耐人寻味。有时我想,大凡有灵性的地方,要发现它你就得有单独玩的机会。 船,沿着令人骨栗的悬崖峭壁溯流而上。水声渐渐訇然了,一块丹紫的巨石突兀在江中。“看,龙脑石!”惶恐的我惊叫道。船工吸着叶子烟,麻利的拿起篙,轻轻的点了一下激流里的龙脑石,船飘然的过去了。 小时候,我常常和哥哥爬到望龙坪俯瞰江中的龙脑石。如果时值仲夏,龙脑石潜伏变成了暗礁,险恶的浪波奔突而来,飞溅的浪沫如圣洁的天堂鸟,飞起又落下……哦,洁白的小精灵,你渴望啄醒沉睡的蛟龙么? 船,动情的在江流的雾霭里颤动。 现已是初秋了,我隐约发现龙脑石上那两个巨大的空洞爬满了青苔。我诧异为什么《夹江县志》记载的是龙脑石,市井街巷代代相传的却叫着龙鼻子,而今我似乎明白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掬一口清洌的江水,仰望着千钧一发的崖壁,船缓缓的过了铁石关。好险!古朴的万象亭如鹰盘踞在我头上那块倒锥形的巨石上。缺胳膊缺腿的佛们高高在上的,仿佛在嘲笑胆小的我。 如果说秦汉栈道宛若艺术长廊,那么来到古泾囗才算得上是欣赏精美绝伦的隋唐画卷的了。 哦,神奇的佛廊!生活的艰辛、奔忙抑戓空虚无助,在此处真的能虚化成缕缕香灰么?阴冷的日子,路过古栈道傍密如蜂房的佛龛,偶尔你会看见虔诚的老妪和那些残留的红烛……那起伏的苍凉背影还有古典的发髻,晃动着如秋菊,盛开在山崖的晨风里。 古泾囗,难道就一个“幽”字足以道其神韵?听听崖隙间穿山堰汹涌的涛声,看看危壁上“逝者如斯” 的感慨,想必你也会悟得雄奇的意境了。 其实,古泾囗的风韵还在那傲立于丹岩危崖间的老榕。单说那绿吧,即使是秋天了也令人迷醉。如若骤雨初歇的午后,那清泠的水滴顺着岩缝,珍珠般跌落下来。你仰着头,吸吮着上天赠予的甘露,心头自然是另一番的甜……那是怎样的一抹緑哟!凝脂般,让我吻那可爱的绿,让我抚摸那逗人的绿。 “扁舟一剪水三叉” 伫立船头,转过山垭才发规碧玉般的青衣江静若处子。淡青色的江水从空濛的天边迤逦而来。一江秋水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在大观山下旋出幽深的潭,片刻又踏歌远去了。 站在荒石滩上,衣裳临风飘展。秋的天际,云朵翩然如翼,如尾尾黛青色的鲤鱼游来游去;那一丝丝霞光,是一圈圈荡起的涟漪。 “白云几缕接炊烟,三两人家屋数椽” 隔江遥望,山浮于水,水涌着山。秦汉栈道如农人的围腰带,弯弯曲曲的紧贴着寂寥的山崖。远远的,我隐约看见推车挑担的人影匆匆而过,朝聚贤街快步而去…… 哦,秋天的千佛崖,哦,千佛崖的早晨,你是出水的青莲!你是初醒的美人,怎能不让人沉醉!
写得很好,只是这才刚是夏天逗嘛 华夏 发表于 2015-5-4 07:08
写得很好,只是这才刚是夏天逗嘛
前几年写的哈! 谢谢你鼓励! 看了几篇,都还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