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大魔王 发表于 2012-3-5 20:11:37

● 构架底层延展测试   Pitcairn的到来让整个GCN构架完整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决定对其进行底层性能的对比。在Pitcairn以及其他两款GCN构架的底层性能的延展测试环节,我们使用基于OpenCL的通用计算测试软件——GPCBenchmark来完成数据的收集。GPCBenchmark使用最为通用的函数库及API接口进行编写,并未对任何构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测试基于构架的底层能力,且第一次以常规数学方法全面的考验了构架的灵活度和运算应对能力。通过该款软件,我们不仅可以直接读取许多底层构架信息,更能获得构架最真实的特性。

http://2e.zol-img.com.cn/product/81/472/ce5YvybNzYjU.png  GPCBenchmark的总分测试涵盖了常规数学运算和图形通用计算两个方面,对GPU性能有较为平均的综合需求,Pitcairn和Cape Verde构架均受到了来自显存带宽、ALU团簇规模以及Texture Arroy的削减所导致的影响,在总成绩方面与Tahiti构架的差距十分明显。
http://2f.zol-img.com.cn/product/81/473/ceDk78EGCqZck.png  在DirectX 11时代,我们更加关心的领域将集中在ALU团簇的单元复用率层面,因此我们专门讲GPCBenchmark的常规数学方法子项测试得分提取出来加以对比。在常规数学方法测试中,GCN三构架之间的性能差异变得远小于综合测试得分,这标志着单元复用率已经冲破了吞吐对性能的绝对限制。
http://2a.zol-img.com.cn/product/81/474/ceaNzazQpZ2.png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获得了每ALU所能够取得的常规数学方法测试得分。从中不难看出,随着规模缩小以及缓冲资源的等效放大,GCN构架中规模最小同时缓冲资源比例最高的Cape Verde获得了最好的ALU效率,规模最大同时缓冲比例最小的Tahiti则拥有最差的ALU单元复用率。规模和缓冲比例介乎两者之间的Pitcairn的效率亦居中。
  更好的单元复用率意味着更高的GPU执行效率,尤其是对Compute Shader等DirectX 11特性的执行效率。提升单元复用率是GCN构架乃至整个DirectX 11时代所有GPU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GCN构架的整体特点分析,以及更加深入的细节底层测试将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在适当的时间为你奉上更加完整深入的内容。

吸血大魔王 发表于 2012-3-5 20:11:58

● 功耗及温度测试   在温度及功耗测试环节,我们使用Furmark 1.92对HD7950进行了满载功耗及温度测试。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05/ceOckWxKVicbI.png
HD7870满载温度http://2a.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26/ceZGv3loSqQ.jpg
HD7870满载功耗  HD7870的全平台满载功耗为251W,满载最高温度为77度。以sweet spot级显卡来说,这个成绩还算中规中矩。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04/cen3IKGRPhETc.png
HD7850满载温度http://2d.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29/ceete7fSdOHgI.jpg
HD7850满载功耗  单6pin供电接口的HD7850的功耗表现给我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HD7850满载平台功耗为215W,满载最高温度为69度。

吸血大魔王 发表于 2012-3-5 20:12:40

● 测试总结:甜品的意义应该是挑战性价比极限  对于HD7870/7850的测试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测试结果来看,HD7870/7850的性能应该说是令人满意的。它们拥有超越自家上代旗舰构架同时接近竞争对手上代旗舰构架的性能,甚至HD7870与本代次旗舰级的HD7950之间的差距还一度缩小到了可以忽略的范围。28nm工艺以及适当的规模带来的优秀发热及功耗表现也可圈可点,这样的性能功耗素质,应该说是可以令注重性能和实用性的游戏玩家们感到欣慰和满意的。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77/ceErfATIOn.jpg
HD7870/7850的性能非常适合游戏玩家  但拥有出色表现的HD7870/7850,现在却还未到可以令消费者长出一口气的时候,因为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在不远的前方左右着HD7870/7850的命运,它们就是售价和市场定位。
  售价的问题是影响HD7870/7850最明显的不稳定因素。无论构架规模、芯片面积还是显存搭配方式,这些在明确不过的特性都清楚地表明了HD7870/7850的sweet spot级芯片的身份。它们的任务,自然是取代AMD上代sweet spot级的Barts构架,以小于199美元/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来面对渴望拥有性价比芯片的游戏玩家。但是目前AMD为HD7870/7850所定的人民币2699~2999以及1999~2199的先期售价,显然与这个档次有不小的差距。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76/ceN6r4yqNvOI.jpg
HD7870/7850价格定位  接下来的市场定位问题表现得要相对隐晦一些,但在刚刚我们所进行的测试中,这个问题其实就已经有所体现了。HD7870与HD7950的性能差距可以说非常小,甚至在不分场合中两者的差异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另一方面,HD7850与HD7770之间的性能差距有限的过大,这种奇特的的性能分布,势必会让三者的定位和目标市场发生冲突。目前HD7870相对较高的定价以及HD7770虚高的售价,实际上就与此息息相关。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83/ceBTJEVqoHjA.jpg
D线的压迫导致HD7800的性能和定位于HD7900过于接近  我们曾经多次的重复过关于D线之殇的话题。早在HD7950发布的首测文章中,我们就曾经根据D线理论预言过今天的问题,当时我们认为Tahiti受限于D线压力带来的较小的规模,以及由此导致的较低的绝对性能将会影响到整个南岛时代AMD产品线的布局。较低的性能下限会直接影响到后续sweet spot级以及中端产品的性能表现和综合定位,对HD7800和HD7700系列造成全方位的压迫,HD7800系列的旗舰型号如果想要处在顶级sweet spot适度的位置,其性能势必会与HD7950十分接近。非常不幸,这个预言今天成真了……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79_500x2000/832/ce4tXnlqadWBE.jpg
构架优秀但绝对性能提升幅度不足的HD7970  AMD目前的市场定位是典型的性能导向式布局,决定市场定位和最终售价的并不是整体的既定市场运作方针,而是单纯的性能对位。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保证新产品的售价和更大的单位利润,但却为消费者尤其是喜欢尝试新品的先期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额外”开销,让性价比一词显得有些可笑。另一方面,目前的AMD新产品性能对位又被AMD自己在DirectX 11时代的D线挤压的有些走形,旗舰与sweet spot之间的性能差距过小,而sweet spot与中端之间的性能差距有过大,这种头重脚轻的格局不仅让本该突出性价比的HD7800/7700定价过高,同时还在中端以上市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为应对这种尴尬的状况,AMD将HD7800的定位摆在了“取代HD5800”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这显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http://2e.zol-img.com.cn/product/81_500x2000/778/ceNMhaJp4Rddo.jpg
AMD为HD7800的定位是三年前的“HD5800”的替代品……  sweet spot级产品的根本任务,在于以较低的售价为用户提供接近旗舰级性能的产品,这也是其“甜品”命名的由来。挑战更高的性价比,才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和归宿。受限于D线的压迫以及利润优先的市场运作方式,HD7870/7850虽然拥有非常优秀的甜品级性能,但在售价方面暂时还无法令人满意。但愿AMD能够正视市场的需求,努力克服D线带来的困扰,尽快将HD7870/7850的定价调整到合适且成熟的位置上,以便释放HD7800系列产品对性价比的冲击力,让更多玩家都能够体验到优秀产品带来的享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999夸张定价 HD7800系列全球首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