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发表于 2011-9-8 21:41:11

三江都市报报道夹江画家——刘长富

本帖最后由 明月 于 2011-9-9 13:15 编辑

   


第34版:品读 上一版34下一版

上一篇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8 日 星期 四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年如一日绘“古画”



本报记者 何洪金 文/图

夹江人刘长富画画已经整整20年了,却不“显山露水”,这之前,他一直在“磨刀”,直到他的好友、摄影家白建明应邀拍摄他的画时,发现他的画很有特点,并不比某些名家的作品差,便怂恿他“亮剑”:“很多水平不如你的,还不等画成,就想拿出去换钱,而你倒好,竟然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可刘长富总是那几句话:“自己的功夫还没到,不好意思拿出去见人。”

纸乡里涂鸦

艺术除了需要勤奋,还需要天赋。刘长富学画画纯属半路出家。1953年5月,刘长富出生于夹江县城北街,这曾经是一条纸业相当繁荣的街道,刘长富的父母亲也在这条街做着纸生意。他很小的时候,家里面最多的就是纸了。他想涂个鸦画个鸟什么的,自是方便得很。不过,他中学毕业后,便去当了知青,随后又去云南当兵。这期间他并没有画画,而是练起了书法,以后还专门报读了书法学校,打算在毛笔字上能够有所建树。

20年“磨剑”绘画

当兵三年后的1976年,刘长富退伍回乡进了夹江冻兔厂工作,工作之余,刘长富自是一有空就笔走龙蛇,在纸上龙飞凤舞一番,1990年还专门拜在了书法大家高先佑先生的门下,潜心学习书艺。

但也是在那段时间,他偶然中又接触到了绘画艺术,发现自己对画画的爱好竟然超过了书法,好在自古以来,就有书画不分家的说法,好的书法,就是一幅画。从1989年开始,刘长富开始自学画画,“看画、要画,不如自己画”。没有老师,没关系,书店里有画册,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照猫画猫,再到最后,不看别人的作品,画自己心中的“猫”。这个时候,刘长富在画画上的天赋展现出来了。他居然用这种很简单的照画练画的方式,让自己的技艺日益增长,不过,他从不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外面去,更不敢送人,他总觉得自己学画画时都快四十岁了,与一些从小就开始学画的人没法比,更与那些美术院校毕业的或者有名师亲授的不能相提并论。1997年刘长富下岗,一度到处打工,还帮人带过孩子,但他不管干啥,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依然痴心不改,二十年磨一剑,直到朋友白建明发现他的画作,并惊讶于他的风格时,刘长富才终于从“深闺”走出来。

不矫揉不斧凿

作品参赛、拿奖,然后进行展出和拍卖,然后是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和中国画家协会等吸收为会员。其作品还被国内外机构或个人收藏。2009年他选送作品参加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祖国颂”艺术大赛,评委会从参赛的6000多幅作品中选出200幅评奖,刘长富竟有两幅作品获奖,并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大赛评委会给刘长富的作品下的评语是:“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也无雕虫斧凿之痕。从整体上看,挥洒自如,轻松灵动,足以观照到创作娴熟的技艺。

《青衣江畔》如“古画”

虽然刘长富主攻的是工笔写意画,但记者发现他那幅由北京“中拍”第56届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拍卖、拍卖价为2-4万元的《青衣江畔》,作品浓墨重彩,既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墨浓处,还有一种油画的质感与真实。用白建明的话说:“这简直就是‘古画’,好像从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一样。”明明是才画不久的,却能透出“古典”味来,这也许就是刘长富作品的又一个风格吧。




明月 发表于 2011-9-9 13:04:39

刘长富画的两幅画,供欣赏。

华夏 发表于 2011-9-9 16:52:40

我不懂画,看后的确舒服{:soso_e16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江都市报报道夹江画家——刘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