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性能计算策略对比——NVIDI 现在半导体产业还在不断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除了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脑在不断提升性能以外,其实在高性能计算HPC方面更是如此,比如管理互联网共享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例如最近很受关注的云计算应用)、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管理不断增加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成本以及应对各种各样的其他挑战,都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而这些资源只能依靠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来提供。
这些最依赖于计算机的CPU和GPU来完成这些繁杂的工作,那么Intel/AMD/NVIDIA这三大家半导体厂商在这方面的思路都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此做一个对比分析;首先来说NVIDIA。

高性能计算策略对比——NVIDIA 大家知道NVIDIA自己没有CPU技术,所以此前一直在x86处理器授权方面碰到很多困难,不过聪明的CEO黄仁勋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废弃x86转投ARM。
在此前的GPU技术大会(GTC)上,公司CEO黄仁勋在会上一改之前对未来产品计划三缄其口的风格,黄仁勋在此次大会上预告了下两代GPU架构,并宣布了“Project Denver(丹佛计划)”)”,同时决定开发兼容ARM指令集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继特斯拉和费米之后,两款新核心的代号仍然以著名物理学家命名,分别是Kepler(开普勒)和Maxwell(麦克斯韦)。
按照黄仁勋在会上的描述,2009年推出的费米比2007年的特斯拉(G80)在每瓦双精度浮点性能上提升了近一倍。而2011年底将推出的开普勒会把双精度浮点性能提升4倍以上。开普勒会基于28nm工艺制造,引进多项类似CPU的功能特色,比如虚拟内存、Non-blocking(非阻塞)I/O等。

黄仁勋预告下两代GPU:Kepler+Maxwell 再过两年到了2013年,22nm工艺打造的麦克斯韦就将来临,每瓦双精度浮点性能相比费米提高10倍,相比特斯拉提高接近16倍。“Maxwell”将会是首批ARM处理器将与自家的GPU结合的产品。
采用28nm工艺的“Kepler”架构的GPU预计在今年年底登场,而采用20nm工艺的“Maxwell”架构则在2013年底。
很明显,NVIDIA希望搭载ARM这艘大船出海,并把自己的强势GPU产品推向全世界,以满足未来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