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diyisaou 发表于 2013-1-14 00:41:43

关于书法

书法,望文生义就是写字的方法。为中国所独有。翻开故纸堆,书法的历史太悠久了,好几千年。时间,让书法二字变得非常沉重,沉甸甸的。再经过历代书家的演绎,逐步由原来的记载功能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个性的文化符号,成为古人安身立命的一种手段。

古代书法家多,这是一般人的印象。但是只要你认真思考一下,其实不然。几千年的时光,在“中国”活过的人应该不少,我不是历史学家和人类 学家,不好估计,但想想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真正流传至今的书法家,其数量占活过的人口总数比例肯定是非常小的。学校的普及在中国来说近代的开始的,倒推过去,几千年来,真正的读书人是少之又少。能上学读书那是一种身份地位权势的象征。而且,古代至近代,貌似只有毛笔这种书写工具历史最长。其实但凡在摸笔的写字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是为什么书法家那么少呢?我觉得这和我们的一些技艺一样,至少有四个原因:

一是传承。中国历来是一个讲传承的国度。书法理论中有句话说得好: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你有个好老师,就能学到好东西,还容易出名。但在古代,要拜上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因为一般要价不低,有时候还要看你的出生世家什么的。一般的人都是一些落魄文人执教,你说能教出好学生吗。一句话,良师资源有限啊!

二是个人刻苦程度。有人把一缸一缸的水写黑,有人把一个水池的水全部整黑。虽是千古佳话,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你说不刻苦怎么能成名成家呢?大多数人其实学会写字就是实用而已。哪能个个都是献身艺术的人哦?

三是教材不普及。古代哪如现在一样,要什么碑帖就有什么碑帖?纸的发明为拓本流行创造了条件,但在那个时代,纸也是奢侈品,不是你想用就用得起的。没钱,又想学习写字,随便找个私塾,整个横平竖直就好了。

四是环境使然。古代即便是读书人,对写字也就是书法的感觉并不强烈,因为在读书人之间,书法其实就和吃饭睡觉一般,平常得很,基本技能而已。诗文才是根本。估计古人想通过一笔好字来扬名的不是脑壳进水就是白痴。一般应该是书因诗(文)名,诗(文)因书显。再说古人肯定没有今人那么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毕竟儒家学说还是深入人心的:低调,做人很低调。

其实古人对书法的评价和认可有时表现得玄之又玄。书法作为一门技艺,只要功夫到家,水平就出来了。但很多时候偏偏要把个人品行和一些别的什么综合起来一并考察。蔡京的字不错吧,因其品行为人诟病,其书法也被批得一塌糊涂。因人废书,悲哀!再说颜真卿,书法是不错,但因其事迹彰显,就被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实际上没这么玄。有差距,也不大。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

但凡要成为一个书法家不外三条:一是字有出处,就是要有传承;二是要有个性特点,自成一家。三是个人修养,兼容并蓄。你看毛大爷学的都是名碑名帖,加上其学识,其修养,写出来的字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俨然一大家!启功,当得一书法大家,别人问其水平如何。答曰:台阁体而已。好一个谦谦君子!

书法的演变式微也许就是时代的必然。时代进步了,文化多样化了,书写工具多了,人们急功近利了,谁还能静下心钻研书法?就是能静下心来学有所成,也就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罢了。更加可悲的是一些有心人打着创新的幌子对传统文化的式微落井下石。君不见,古人最多就是在兽骨什么的上面刻刻字,在绢、帛、木上什么的变换一下。再看看今人,有用头发写字的;有有手不用,用脚写字的;还有用身体滚字的(可怕);更有用嘴巴写字的。甚至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丢掉毛笔,改用拖把、刷子什么的。在书法的表现上,个别人为了尽快扬名立万,不学碑帖,不静心揣摩古代书法精华,反而高唱着艺术融合,借用一些西方的创作手段,把写字整成画字,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加上媒体推波助澜,传统书法想不式微也难!

不沾书法很多年了,但我还是明白,传统的、民族的才是艺术的王道。但现今捍卫传统也民族的也如同书法一样渐渐式微了。

我在无人的时候为我们的书法艺术默哀!

一半一半 发表于 2013-1-14 09:23:25

我的书法,,,,就不敢恭维   哈哈

sczw6399 发表于 2013-1-14 22:59:45

怎么被屏蔽了没有内容哦

华夏 发表于 2013-1-15 15:43:11

{:4_94:}{:4_148:}

Crystal、彩 发表于 2013-1-15 21:21:21

{:4_102:}{:4_10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