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路在春天的记忆里
12、13《三江都市报》刊载了我的散文《那条路在春天的记忆里》,现配上那个时候拍的照片发上来。那条路在春天的记忆里 白建明
最美的乡村,不仅仅因为藏在深山,还因为有了让人去与它相识的水泥路,那一条条坚硬而又平坦的村道,如练似绸,装扮着乡村的日新月异,更将幸福与美好绑在了茶山之上。
2012年的春天,我有着最美好的记忆。
在樱花如雪的三月,在新绿染树的四月,我先后四次去了夹江县龙沱乡的修文村。线条优美的茶垅环绕着叠嶂的群山,洁白如雪的樱花、梨花点缀在黛绿色的茶垅里。我一次次地沐浴着柔和的春光,呼吸着绿色的山风,享受着“乐山市最美村庄”独特的美丽春色。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深山里那蜿蜒纵横交错、盘旋四通八达的水泥村道。
“初冬寒潮微流,侧侧轻寒翦翦风。11月12日,记者来到龙沱乡采访,登上修文村,看见山坡上条条茶垅黛绿起伏,红桔硕柚挂满枝头,水泥村道蜿蜒盘旋上山,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给茶树修剪老枝……”这是笔者于2003年11月2日见报的一篇通讯。那个时候修文村已经开始了新农村的建设。那次时任龙沱乡副书记的邓利萍带我去采访。行车快到山顶时,在未修水泥路的山道上车轮打滑,始终上不去,我们费力推车无果,只好弃车而行。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拗口大塘,大塘聚集了几个山谷流下的水,当年的大塘荒芜深幽,有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息。在这山顶部位,只有崎岖坎坷的小道通行。在归去的小道上,我望着“一览群山小”的远方,还情不自禁地哼着俄罗斯歌曲:“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那时的修文村是藏在深闺的俊美姑娘,正在梳妆打扮,即将扬起新农村建设的风帆。那山脚、山间修筑的水泥村道,当时在全县来看,仍是走在前列。
以后多次来修文村,一次次看到她的变化。2009年秋,我和文友江文元又一次来修文村,我们去参观徐岩古墓,那天烟雨茫茫,去古墓的路上还是稀泥漫道。在一处塌方的地方我们小心翼翼地牵手而过,为这秀丽原生态的山区风光而欣喜,又为这艰难的小道感觉遥远和偏僻。
今年春天我四次去修文村,为拍摄“劳动者风采”照片,后又参加摄协、作协的采访活动。沿着蜘蛛网般的水泥村道,我较全面地欣赏了修文村的旖旎风光。第二次时,村支书宋菊珍陪我们行驶环形村道,她说,我们现在的水泥村道是户户通,家家近。当我们住在县城边的某些村民还踩着稀泥路时,修文村的村民却骑着摩托车去深山采茶。我行走在崎岖山间的小道上,惊讶地发现这一年里鲜有人走的尺余宽的路,也竟是水泥道!爬坡上坎的悬崖之地,是一排排规范的水泥石阶。这景象仿佛是在公园的林间,是在私家别墅的花圃间。在人迹罕至的拗口大塘、鹰嘴岩奇异风景处,弯曲的水泥小道增添了美丽的曲线。
我站在修文村最高点——鹰嘴岩,南望峨眉山,云雾朦胧,羞涩隐匿;东观青衣江,如玉似带,蜿蜒东去;俯瞰群山,村道环绕,行蛇走龙。幸福的道路在延伸,通向更美好的明天。
那绸缎般的路,永远留在我这春天的记忆里。
{:4_94:} 我去耍过、少吧实。{:soso_e179:}{:soso_e142:} {:4_94:} 谢谢大家的关注、欣赏!
{:4_94:}文图俱佳,欣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