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发表于 2012-3-29 18:29:04

三江都市报刊载我的文章、照片

今天,三江都市报刊载了我的文章、照片。转载如下:
   



下一篇4 2012 年 3 月 29 日 星期 四放大 缩小 默认         


郭老留给夹江的唯一墨宝
白建明 文/图


在夹江县界牌镇鸣凤村通向周柏的山口——游冲口,有一座高约20米的双孔悬空渡槽桥。这是石面堰(又称跃进渠)最雄伟的渡槽。渡槽上铭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游冲渡漕”,这是郭沫若1958年4月6日题的,也是郭沫若为石面堰,为夹江留下的唯一的珍贵墨宝。虽然夹江九盘山、千佛岩各有一处也有郭沫若的题词,但那只是景区集字而成。

上世纪50年代,乐山地区行署为解决乐山、峨眉、夹江相连区域的良田灌溉,修筑了一条渠堰,由于完工在大跃进时期,此渠故名“跃进渠”。又因为进水在夹江木城的石面渡,故夹江这段渠堰也称石面堰。工程由专员窦光宇任指挥长,乐山县、夹江县的县长任副指挥长,于1957年10月开工。

在当时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工程只能靠人工炸山凿石开渠。2005年夏天,笔者曾采访过时年68岁、参加过筑堰的木城镇汉柏村周德全老人。据他介绍,1957年他20岁时,根据村上安排,自带伙食参加筑堰120天,肩挑背磨,苦力奋战。1958年3月初,渠堰建成后,春分那天放水。一声炮响炸开堰头,滚滚春水涌入堰内,欢呼的人们跟着那浪头,向下游奔跑……从夹江石面渡引进的青衣江水,穿山绕岭途经三县,干渠全长58.8公里,灌溉良田10.5万亩。

为了纪念这润泽子孙的水利工程,开堰后指挥部决定请郭沫若为石面堰主要水利工程题字。时任乐山县副县长的郭培谦是郭老的侄儿,由他去北京索取墨宝。郭老得知是为家乡的建设工程题字,欣然命笔。这一系列的题字不久就铭刻在石面堰几个渡槽上。有趣的是郭老没有用名词“渡槽”而写的是动词“渡漕”。一个“漕”字将一江春水点活,半个多世纪来,石面堰的清泉甘露,漕运了多少希望欢乐,滋润着嘉州大地啊!

白驹过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留下的文化珍宝尤显贵重。2001年笔者曾去南安乡张口渡槽,因光线不好而字迹不清,未对渡槽上郭老的题字进行摄影。2005年再去张口渡槽,却再也见不到郭老的题字,询问村民,告之渡槽被修过,刻有字的石料早已不知去向。今天,游冲渡槽上的郭老题字的保护就显得更重要了。






舞秋风 发表于 2012-3-29 18:51:12

早上在三江报电子版上看到了

川影 发表于 2012-3-30 00:51:52

从小都晓得石面堰,游冲口,从来不晓得来历,今天看到明月老师的介绍,长见识了{:4_94:}

Camaro5 发表于 2012-3-30 02:52:39

这是不是在周柏山那边的噢,汇丰纸厂过及点

loyard 发表于 2012-3-30 09:41:25

{:4_94:}又看到这张照片了

明月 发表于 2012-3-30 21:10:42

Microsoft 发表于 2012-3-30 0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不是在周柏山那边的噢,汇丰纸厂过及点

是的,今天我们还去过,那几个字被树枝挡着了一半。

明月 发表于 2012-3-30 21:11:35

川影 发表于 2012-3-30 0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小都晓得石面堰,游冲口,从来不晓得来历,今天看到明月老师的介绍,长见识了 ...

互相学习,传承历史。

飞天玄华 发表于 2012-3-30 23:28:58

小的时候,再去永兴水库的路上看
到过

飞天玄华 发表于 2012-3-30 23:35:30

小时候到永兴水库去耍就从上面走过。
那时的,永兴水库水面比现在大得多,还有水上自行车。

古寺山人 发表于 2012-3-31 10:56:39

白老师的历史资料真多啊

Crystal、彩 发表于 2012-4-3 18:08:24

昨天刚回家看到了。。。。

tiandiyisaou 发表于 2012-4-10 12:00:26

貌似南安乡张口村那里也有个渡槽,叫张口渡槽,上面也是郭沫若的字。只是不晓得是不是为郭老题字的。

明月 发表于 2012-4-10 21:25:20

tiandiyisaou 发表于 2012-4-10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貌似南安乡张口村那里也有个渡槽,叫张口渡槽,上面也是郭沫若的字。只是不晓得是不是为郭老题字的。 ...

那是郭沫若的题词,可惜现在不存在了。

向善向上 发表于 2012-4-23 21:39:49

受教了{:4_9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江都市报刊载我的文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