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发表于 2010-8-6 09:43:49

赏析李清照的词(二)

本帖最后由 明月 于 2010-8-6 09:46 编辑

原本发出赏析李清照婚后闺房之乐的两首词,现被网友真水无香在跟帖时已推出,现另赏一首。

李清照是在宋徽宗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18岁时与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赵挺是丞相作吏部的侍郎。两年后赵明诚因父亲关系出仕任官,这一时期,夫妻俩有暂短的分别。一次丈夫要负籍远游,李清照在锦帕上书词以贈之。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簟:竹席。秋天荷花凋谢香残落。丈夫你这一走,竹席就更凉了没有人陪伴,每当就寝,我只有独自一人上床了。这里把床形容为舟,意境深远,我们现代人常说荡起爱情的小舟,词人在这里已经创造了。兰花香而雅,兰床那就更温馨、雅趣了。同时联系前面的红藕香残,寓意着他们曾在荷湖上荡过舟。另外,此舟字也是押韵的要求。“云中谁寄锦书来”,还没别离,就好像看见爱人寄书信来了,这是形象写别情的传神之笔。以后只有望着回归的大雁,在那月光照耀的西楼,苦苦的思念。词中用兴的手法,把景写得很美,很形象。没说思念、愁,但这几句把词人寂寞苦闷、依依不舍的心情逼真地展现出来了。
   特别是词的下阕,想象分别之后,双方思念一定很深的。“两处闲愁”,都是为了“一种相思”。从双方的思念来写,就比写独自的思念更深了。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把花与水的飘零、漫流,用来渲染惜别伤离的气氛。起兴之自然,想象之巧妙,都使人感到女词人艺术技巧的精湛高超。结尾词人更把这抽象的闲愁具体化,形象化。仿佛别离后,这种怀人的愁思一定时刻折磨自己,没办法排除。眉头才刚刚舒展了,愁绪又在心中升起来。拂不开,离不去。词人的那惜别后怀人的烦恼,一传神地活现在我们眼前。
这真是写别情的一首好词!

舞秋风 发表于 2010-8-6 09:48:52

我会唱这首歌

蓬发大秃瓢 发表于 2010-8-6 21:08:43

唐诗中也有写别离的不少名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又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等等.
相比而言,还是宋词对别离的表现更丰满一点.

蓬发大秃瓢 发表于 2010-8-7 11:34:50

{:4_172:}{:4_172:}

红雷 发表于 2010-8-8 21:07:39

好像宋词有两派,一是李清照的婉约派,一是辛弃疾的豪放派,现在看来,李清照集婉约和豪放于一体,
宋词最具代表的人物理应是李清照.

蓬发大秃瓢 发表于 2010-8-9 11:24:44

{:4_136:}{:4_136:}

ydj808 发表于 2010-8-9 12:14:23

好!!!非常好!!!极好!!!

蓬发大秃瓢 发表于 2010-8-9 21:21:22

{:4_179:}{:4_169:}

北北 发表于 2010-8-14 03:32:28

看不懂。米毕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赏析李清照的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