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城区最后的铁匠铺--卡片机作品
本帖最后由 大圣 于 2010-5-16 11:49 编辑县城区西门原有一条铁匠街,解放后因涉嫌歧视劳动人民改名为社坛街,文化大革命改为红卫二巷,后来又改回社坛街,上世纪70年代后,社坛街已经没有铁匠铺了。
如今,在县城迎春西路255号(书院街口),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尚存一家热火朝天的铁匠铺,它,就是城区最后的铁匠铺了。
小到錾子凿子,大到镰刀斧头,完全保持着传统工艺,好多建筑商、农户还离不开它。
潘师傅的妻子指着号牌对我说:“这里面临拆迁,不晓得还能打好久”。
“张打铁李打铁,打靶剪刀送姐姐....。”哼起幼时的儿歌,夫妻俩你一锤我一锤,配合很默契。
对于大型的工件,潘师傅还是要用现代的空气锤来把它搞定。
潘师傅从15岁起跟随父亲打铁25年,淬火工艺十分老道。
手工造纸户使用的割纸刀大多出自潘师傅之手,谈起这个,他一脸自豪。
女儿学的是计算机,理想是当一名设计师。潘师傅也没有带徒弟,拆迁在即,这碗饭到底还能吃多久?
因工作需要打两根錾子,跑遍了整个县城,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家铁匠铺,主人十分热情、憨厚,打好錾子,仅收我一元钱,这种费力费时、又脏又累还考技术的活,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没人会去干。
铁匠铺面临拆迁,潘师傅只有小学文化,以后靠什么吃饭,还是个问题。
征得他的同意,我取出随身携带的卡片机,为他留下一组图片。
愿我们的影友多关注下民生、民情和一些即将消失的东西。
人民将会记住你,历史将会感谢你。 {:4_172:}{:4_172:} 不错!记录夹江即将消失的人文很有必要。 感谢大圣,有些东西需要记录 需要怀恋 很多,早已经在生活中慢慢的磨淡,
当一天,拾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才发现,
原来,我们并没有忘记。 顶!!好人一生平安!!! 会更幸福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