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7号 发表于 2014-2-8 13:35:37

秉墙、坝子和围台

秉墙、坝子和围台是华头沙湾王家的标志性建筑,距今近300年,1982年列为夹江县二级保护文物。“秉墙”是俗称,又叫“禀墙”、“屏墙”、“萧蔷”,正称为“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装饰、镇虚、导气以及显摆等作用。王家“秉墙”为少见的全红砂石料砌成的“石照壁”,高约8米,宽约9米,厚不及1米,四面均为精美的浮雕。正面浮雕主题为“日照金山”,两旁浮雕显示“福禄寿喜”;背面主题为“孝感动天”,两旁浮雕显示“孝弟忠信”,用于辅助装饰的浮雕多为传统美德典故,如“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孟母三迁”等,显示王氏宗族历来耕读传家、乐善好施的美德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秉墙”坝子全部以1平方米大小的长方体石板铺成,严丝合缝,平坦规整,可铺放22张晒垫,收获季节晾晒谷物,闲暇时又是孩子们的游乐园。“围台”及“桅台”,共两个,是放置“桅杆”的场所。王氏宗族在清代出过文武举人,故设置“双斗桅杆”,显示家族功名荣耀,激励后世子孙效法进取。如今,“双斗桅杆”不复存在,围台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地方。王氏民居为一个大天井套4个小天井的建筑群,设计巧妙,构思精美。大天井四周为主体建筑,设计为映门,整齐划一,每扇门装饰浮雕,窗户多为镂花,图案多为“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等等,营造了浓郁的书香翰墨氛围。四个小天井都为花园,内有太平池、太平缸,平时盛满水,防火灾用。文革期间,石照壁被当作“四旧”遭到严重破坏,红卫兵们用钢钎撬,用大火烧,却无法推倒石照壁。2003年,王氏民居遭遇一场大火,古老的建筑连同精美的映门、飞檐斗拱大都毁于一炬。王氏族人或进城购房,或异地重建,留守原地寥寥无几,偌大地基竟成遗址。如今,仅存的秉墙、坝子和围台也已经破损不堪,现代文明的公路从秉墙坝子中间蛮横穿过,再次重创了这一文物古迹。回到故乡,徜徉故园,驻足壁前,沧桑的色调、漫没的浮雕和飘飞的枯草让我潸然泪下。然而,遭遇许多人为破坏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石照壁依然傲然挺立。石照壁俨然成为王氏宗族的精神之壁,将激励王氏后辈继续发扬耕读传家、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为家庭的和睦幸福自强不息。

yxc 发表于 2014-2-9 00:39:58

{:4_94:}

释然 发表于 2014-2-9 11:32:25

{:4_140:}

木城幺婿 发表于 2014-2-10 00:09:05

{:soso_e142:}{:soso_e179:}

华夏 发表于 2014-2-10 09:36:13

{:soso_e142:}

sczhengtao 发表于 2014-2-10 14:15:51

那里是解放时华头的刑场,不知道枪毙了多少地主。。。

发表于 2014-2-11 16:47:02

谢谢各位大师!
并回复“sczhengtao”:据了解,华头解放是在1950年前后,当时抓了一些(大致10来个)反革命分子、恶霸地主和棒客(土匪)公审后执行枪决,刑场在华头下街山脚,今华头蚕茧站背后、华头中学学生食堂处。罪犯被开花弹爆头,脑浆飞起丈余高。以后每逢夜阑人静,便有白衣幽灵在此出没;雷轰电闪时常有凄厉的嚎叫声传出。(后几句玄的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秉墙、坝子和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