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发表于 2013-12-3 22:23:06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1)   1994年初夏,乐山市举办“大佛节”,夹江县也出节目参加表演。夹江的高桩是精彩的节目,在赴乐山的前一天晚上,高桩彩会举行了游街。我选择了“国营旅馆”裙楼的顶上拍摄照片。当时我的适马相机坏了在成都修理,只好用“凤凰205”相机拍摄,那是旁轴取景器的低档相机。曝光好像是1分钟。那时高桩彩会前面开道的是甩的流星火球(用杠碳火装在铁丝网里,牵线甩圆圈)吓退水泄不通的人群。加上游行的火把,照片上就曝光过度。但是那潮水般的人群,熏染了节日的气氛。作品取名《节日之夜》在1994.12由香港《环球中华》杂志“大佛节特刊”征稿中获“优秀作者奖”。颁奖是由时任乐山刘运生市长为我颁的奖。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我,我用双手接纸盒的受力去接,“咚”一声掉到地毯上,把刘市长和我吓了一跳——奖品是价值1000元的石砚台,所以很沉重。当时1000元是很有份量的,但是这刻有花纹的姚石砚台还存放在杂物橱柜中。

明月 发表于 2013-12-3 22:24:21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2)   200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几个摄影朋友(杨小川、居红兵、孙建宏、罗文彬、我、、、、、)去吴场镇看闹元宵。吴场是夹江有名的“高桩彩会之乡”,那年出高桩彩会。拍完照片后,在回家的路上大家仍兴趣盎然,决定绕道从梧凤、青州回家,看看在寻点什么风景、人文照片拍。   2月初春的田野,麦苗青青,菜花嫩黄。妖娆的春姑娘偷偷探出明媚的笑脸。早春二月的下午,轻纱的薄雾在远处的弥漫。车行到梧凤杨冲村时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骑在牛背上,旁边一个老头牵着一个小女孩在玩耍。我叫车停下,大家来到田野拍照片。过来一阵,我寻来一根竹竿,请小姑娘装模作样的吹笛。,大家又狂拍乱照。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明月 发表于 2013-12-3 22:29:41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3)
1987.初夏,乐山举办“第二届国际龙舟会”。主办方在岷江对岸造扎了两条龙的造型,流线安上灯泡。入夜,华灯齐放,两条龙晶莹流彩,在夜幕下璀璨夺目。
   那天晚上水上表演“龙船游江”,我和夹江去的两位影友徐建、李俊华在江边架上三脚架,愉快尽兴地拍摄着。我在中间,只听到左右快门声音“咔嚓”、“咔嚓”响,那熟悉声音如钢琴弹奏在心中维也纳的音乐大厅,像进军胜利战场的鼓槌,敲打着激动的心鼓······
拍摄了多张照片,那张获奖照片《初夏之梦》就是在这个时候拍摄的。后来我借了李俊华的200长焦镜头,趁江中一条游船驶过,我打开快门,曝光好几秒钟,前面的流线就是游船拉成的。岷江对面在放烟花,拉了向天空的流线。那两条龙犹如在光的流河沐浴。
   20多年过去了,翻阅那些年龙舟会的照片,感慨很多。

明月 发表于 2013-12-3 22:31:41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4)   1987年乐山龙舟会是一个光影的世界,是摄影人的乐园。入夜,风格各异的龙舟造型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点缀下,显得光怪陆离,像天宫灿烂的锦绣,像龙宫璀璨的水晶宫。   为了充分利用者龙的列队,光的世界。当时30多岁的我,思想正是活跃时期。我想利用岷江对面那两条灯光造型的龙,冥思苦想,要让那“灯”龙“活”起来。寓意乐山像充满生机的飞龙,冲向九霄云外。只有利用晚上那黑色的天幕做文章,决定两次曝光拍出创意的照片。江对面是一排观景楼,为了背景山有层次,第一次曝光我在天未黒尽时候曝光不到1秒钟,而且是用黑纸把天空的上半部分挡住,未曝光。第二次在黑纸挡住镜头下半部,预留的部分对着一条灯龙,B门曝光,没隔约一秒钟就把相机镜头移动一下,让镜头往下面埋头,很均匀的次第移动。几次以后才关闭快门。由于严谨的操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构思。照片的不足之处:地面的景物不繁华,不气势。中间预留的空间太多,这个完全靠经验,无法看到景象的。

明月 发表于 2013-12-3 22:32:47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5)   我在1987年乐山龙舟会拍摄了许多创意的照片,其特点就是利用光影的流光溢彩,在黑色的天幕上创作超越人眼视力的图画。“摄影是用光来作画”这是我唠叨了多年的口头禅。   这张《飞龙焰火》是我利用光线创意的照片之一。在全黑的时候,在相机取景框里只留下一个灯龙的景象,把相机左高右低45度,把这灯龙放置在右上角。用B门,曝光时候往右上均匀移动相机曝光时间约3、4秒钟。这个时候画面左和下面没有曝光,第二次曝光就把空中的焰火放置在这个位置,焰火开始便开启B门,焰火消失关B门。拍摄过程中都要使用三脚架,艰难地调动位置,角度,使之达到构想的角度。照片成功出来飞龙腾空,焰火相伴的主题和意境。   照片不足的是:龙小了,焰火大了。

华夏 发表于 2013-12-4 07:49:25

大师手笔{: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2-4 21:54:09

想说明啥子嘛?

明月 发表于 2013-12-5 17:48:05

大王总巡山 发表于 2013-12-4 22:06
看来楼主算是夹江第一代玩摄影的老师了吧 8几年摄影还没走进寻常百姓家。
...

我不是夹江第一代摄影师,如果包括像馆摄影,我是第二代摄影人。第一代是五六十年代像馆老艺人小毛街的杨彦云,文化馆的郭守恩、宣传部的张致忠。

发表于 2013-12-6 16:30:17

别误导了新人就好

咖啡猫 发表于 2013-12-6 20:15:50

很好的帖子啊,图文并茂!

明月 发表于 2013-12-6 22:49:13

游客 118.124.233.x 发表于 2013-12-6 16:30
别误导了新人就好

请站出来说话,不要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发泄阴暗的心理。男子汉大丈夫站不改名,坐不改姓。不要那么卑鄙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